正文

“要生存,你需要一个思想体系”(3)

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 作者:(美)史蒂芬·罗奇


在这些情况下,对思想意识武断的依赖导致了严重的政策错误。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股市非常不理性,泡沫终于在2000年破灭,几年后房市泡沫和信贷泡沫也相继破灭。金融衍生品市场非但没有在危难中对金融市场起到缓冲作用,反而在2008年年底将其推到毁灭性灾难的边缘。而由于众多低收入的借款人对房屋抵押贷款违约,次贷危机爆发,并铸成美国全国范围内楼市危机和一场前所未有的抵押物强制赎回浪潮的前兆。

问题并不只是泡沫本身:只要有市场,投机泡沫就会存在。回想一下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危机。问题是由于当局者放任泡沫变得如此之大、如此之普遍,最终严重扭曲了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泡沫就会破灭,但当其导致已经非常不平衡的经济体中的重要部分的收缩时,后果就非常严重了。2008~2009年美国住宅地产和个人消费方面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格林斯潘错误地未能重视这样的风险,主要是因为他深信市场机制最终不会出现问题。在通货膨胀率处于低位的情况下,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仿佛符合国会对物价稳定性的要求,格林斯潘认为他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有足够的能力冒险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低失业率。这种观念就是他对货币政策的核心结论:将美联储短期的基准贷款利率(联邦基金利率)控制在远低于泡沫市场和经济增长期的应有水平。这位大师最终成为“宽松货币”的代言人。

为什么格林斯潘被指为泡沫破灭和危机爆发的罪魁祸首?其实,他给了美国民众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而且,政策解药很难用于放慢经济潜在的发展脚步,而是会积极地拥抱一个新经济的希望和梦想。但格林斯潘做得太过分了,他狂热的思想意识让他充当了他本以为可以防止泡沫效应出现的美国经济的啦啦队队长。格林斯潘认为自由市场体系在实行新奇而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时失败的可能性很小,人们也无须担心这是否实际上只是与创新无关,并且还将一步步导致金融市场过剩和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的虚假金融工程。国会和白宫——更不用说华尔街和缅因街(指普通民众——译者注)——都对此深信不疑。

于是华盛顿、华尔街以及缅因街集体拥抱了能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新“法宝”。只要通货膨胀率处于低位,金融工程就可以被放任自流,而美联储当然不会阻挡市场的迅猛发展和由其引发的经济飞速增长。曾经警告过人们“非理性繁荣”的小心谨慎的格林斯潘,现在却成为带领美国冲向虚假繁荣的政治经济学首领。美联储前主席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曾经自嘲:“工作就是在宴会刚开始的时候把大酒杯收走。”而格林斯潘反而加大酒精度,并一直往杯子里面倒酒。

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以来一再出现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对格林斯潘崇高的思想观念的实践有了一些其他看法。在某些方面,他所做的显然没有他不作为的多。他本可以刺破泡沫,放缓经济的发展,从而防止危机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经济危机后美国脆弱的经济状况揭露了他错误的经济政策所付出的代价。

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就算有金融创新和技术革新的辅助,经济增长也是没有神奇捷径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允许出于对经济增长的渴求去实施太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而这一渴求正是由思想意识所激发的。当被要求向国会解释由他领导的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时,他承认他“震惊地”发现自己想当然地认为“自利性”可以在重大问题爆发时使信贷机构幸免于难。这位大师的过错更多地在于其思想意识而不是其本身。他并不承认在他领导下的美联储犯了任何错误。

客观主义最终还是没有带给格林斯潘他想要得到的结果,但他并没有摒弃他的核心价值主张。2008年年底,当经济危机仍在蔓延时,他依然在国会面前坚持认为“要生存,你需要一个思想体系”。尼禄(古罗马皇帝,以疯狂和顽固出名——译者注)也不可能比这说得更好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