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羲之《兰亭序》即兴与自在(2)

汉字书法之美 作者:蒋勋


萧翼是梁元帝的孙子,也是南朝世家皇族之后,雅好诗文,精通书法。他知道辩才不会向权贵屈服,取得《兰亭》只能用智,不能胁迫。

萧翼伪装成落魄名士书生,带着宫里收藏的几件王羲之书法杂帖游山玩水,路过永欣寺,拜见辩才,论文咏诗,言谈甚欢。盘桓十数日之后,萧翼出示王羲之书法真迹数帖,辩才看了,以为都不如《兰亭》精妙。

萧翼巧妙使用激将法,告知辩才《兰亭》真迹早已不在人间,辩才不疑有诈,因此从梁柱间取出《兰亭》。萧翼看了,知道是真本《兰亭》,却仍然故意说是摹本。

辩才把真本《兰亭》与一些杂帖放在案上,不久被萧翼取走,交永安驿送至京师,并以太宗诏书,赐辩才布帛、白米数千石,为永欣寺增建宝塔三级。

何延之的《兰亭记》记述辩才和尚因此“惊悸患重”,“岁余乃卒”。辩才被萧翼骗去《兰亭》,不多久便惊吓遗憾而死。

何延之的《兰亭记》故事离奇,却写得平实合理,连萧翼与辩才彼此唱和的诗句都有内容记录,像一篇翔实的报告文学。

许多人都认为,绘画史上的《萧翼赚兰亭图》便是依据何延之的《兰亭记》为底本。

五代南唐顾德谦画过《萧翼赚兰亭图》,许多学者认为目前辽宁的一件和台北的一件都是依据顾德谦原作所绘摹本,辽宁的一件是北宋摹本,台北的一件是南宋摹本。

唐太宗取得《兰亭》之后,命令当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临写,也让冯承素以双勾填墨法制作摹本。欧、褚的临本多有书家自己的风格,冯承素的摹本忠实原作之轮廓,却因为是“填墨”,流失原作线条流动的美感。

何延之的《兰亭记》写到,贞观二十三年(六四九年)太宗病笃,曾遗命《兰亭》原作以玉匣陪葬昭陵。

何延之的说法如果属实,太宗死后,人间就看不见《兰亭》真迹。历代尊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只是欧阳询、褚遂良的“临本”,或冯承素的“摹本”,都只是“复制”。《兰亭》之美只能是一种想象,《兰亭》之美也只能是一种向往吧!

行草,行书与草稿的美学

《兰亭》原作真迹看不见了,一千四百年来,“复制”代替了真迹,难以想象真迹有多美,美到使一代君王唐太宗迷恋至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