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伊普尔战役从11月开始打响,一直持续至年终。伊普尔市是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沿岸港口城市的最后战略据点。一旦德国控制了这座城市,他们就极有可能威胁法国的加来和布洛涅,而且可能会迫使英国远征军只能依赖距离更远的法国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和瑟堡提供给养。但如果法国、比利时和英国能牢牢控制伊普尔,他们就能对十几英里之外鲁塞拉雷的铁路交会点构成威胁。而德国一旦在伊普尔失守,就无法控制比利时的海岸沿线,无法在北海形成海上威胁。
德军在1914年8月入侵蒙斯时就突破了伊普尔。在10月时,他们又身着复古军装回到了这里。当时仅仅因为伊普尔没有敲响教堂钟声并举行其他的仪式欢迎他们,德军不仅向伊普尔开出了一张7.5万金法郎的罚单,还将伊普尔市市长扣为人质,逼伊普尔市交钱。当时一旦英国远征军从西面对伊普尔发动进攻,德军将没有多大胜算,所以德军就撤到了将伊普尔北面、东面和东南面包围起来的一片半圆形高地附近,这片高地犹如表盘的右半部分。德军一贯如此,为了占据防守优势,宁愿放弃已经占领的地盘。
德军前脚刚到伊普尔,英国远征军后脚就赶到。紧接着他们便开始在德军占领的高地下方呈线形部署军队。这时法军也占领了城市北面的外围地区,布下了一道圆弧状防线,似表盘十二点至三点间的扇形区域外延。而占领城市南面的英国远征军,其防线也似表盘三点至五点半间的扇形区域外延。另外,在表盘五点半至六点间的外延,法军也布下了防线。因此,英法联军对德军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包围结构,犹如一个巨大的口袋。这时,英法联军得到命令,必须尽可能处处逼近位于三面高地上的德军,让德军再没有半点机会深入协约国领土。于是,英法联军继续向伊普尔城挺进,最后英法联军防线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突出部,似箭头直插德军防线。
德军为清除通往比利时海岸沿线道路上的障碍并威胁加来一路向西北推进。接下来,德军在第一次进攻安特卫普时就横扫了这里的比利时军队,不仅清除了德军两翼的威胁,还打通了通往海岸沿线的道路,并对北海形成了海上威胁。当时,德军将进攻重点放在了安特卫普,奥匈帝国的口径为42厘米的攻城火炮也被推了出来。说是被“推了出来”,其实每门火炮都犹如单轨列车那样沿铁路被来回运送。单是一门火炮的各个部件和炮弹就得由10辆能负载30吨的汽车载装,而且每发炮弹都重约1吨。另外,还需要车辆运送负责安装和拆卸火炮的起重机和工作人员。后来,随着安特卫普周围的堡垒相继沦陷,最终这座城市在11月9日也被德军攻占。德军一占领安特卫普就下令攻城部队做好防御准备,以应对任何外来的威胁,同时,在城外德军还建立了另一道屏障以防御伊普尔地区的英国远征军和法军。于是,在这两道屏障的庇护下,德军主力部队沿着海岸于10月中旬抵达了伊瑟河。
尼乌波尔特是位于伊瑟河河口的一座城市,在这里比利时军队再次奋起反抗德军。英国皇家海军也派出了一支小型舰队驻扎在该市的近海区域,为比利时人提供炮火掩护。当时,英国威格士造船厂刚为巴西海军造好一批军舰,但战争刚一开始,其中的三艘立即又被英国买了回来。这三艘军舰虽然防护装甲较薄,但配有重型火炮,对德军造成了很大打击。这种重型火炮比一般野战火炮威力更大,打击更精准,破坏力更强,成为反野战火炮的有力武器。由于这种来自海上的威慑,德军寸步难行,而且对此也束手无策。然而,此时的比利时军队逐渐力不从心。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因缺乏武器弹药和后勤保障,对于德军的进攻几乎再也无力抵挡。这时,比利时国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德军攻来之前,放水淹没低地,以阻挡德军。于是,工人们纷纷将低地的排水沟封堵起来,而且机修工们将尼乌波尔特的水闸扳向相反方向,结果终于引发了大水。当时,他们先将潮水引入低地,然后在落潮时关上闸门防止潮水退去。最终,从尼乌波尔特到迪克斯梅德的大片地区都淹没在水中,形成一个难以逾越的巨大湖泊,从北至南,长约30公里,宽约5公里。至当月月底时,水淹低地的局面已持续了一周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