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牛市文化:一夜暴富的幻觉03

资本主义大变形 作者:(美)戴维·斯托克曼


格林斯潘泡沫的起源:非稳健货币的祸害

在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时期,一夜暴富的股市文化发展到了狂热地步,但其根源还是在“戴维营事件”所导致的货币变形中。弗里德曼的浮动货币机制缓慢但一步步、不可阻挡地促使金融市场发生了危险的变形和动摇。其结果是,股市周期的激烈动荡最终促成了股价无限上涨的错误假象。

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然后在80年代后期,资产价格发生上涨都对这个假象的形成产生了复合影响。由于在第一阶段,股市受到了压制,因此在第二阶段出现货币超发时,股市爆发出疯狂的能量,最终它们都崩溃了。由于它们在1971年之后的40年里依次发生,自由市场价格发现的机制只能服务于寻租的投机行为,而不是促进资本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第一阶段发生在1972年年中至1982年8月。那是大通胀的时代,因此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糟糕的时代。在那一时期,CPI飙升以及两位数的利率都压缩了市盈率的上升空间,且理应如此。名义收益的增长被恶性通胀所削弱,这意味着企业资本化的速度比较缓慢。

因此,标普500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被削减了一半,从1972年的20倍水平下降到1982年的10倍的当代低水平。毫无疑问,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名义每股收益取得了实质性的增长,但也不足以抵消估值倍数的巨大缩减。到了1982年8月,在沃尔克的货币紧缩政策最终降服了大通胀之后,美国经济终于触底,那时标普500指数处于110点的水平,与1972年8月处在完全相同的点位上。不用说,在这10年严重通胀时期,名义股票价格没有任何增长,反映出投资者持有股票的实际价值下降了50%。

因此, 在“迷失的10年”即将结束时,《商业周刊》刊登著名的封面文章,宣称股市的死亡,这并非偶然。那个时候,投资者的信心长期低落,投资者甚至对股市产生了憎恶心理。但由1971年8月稳健货币政策死亡所导致的股市混乱才刚刚开始。

沃尔克果断实施平抑通胀的运动取得了成功,但同时也造成了股市发生新一轮的变形。这一次是激动人心的股市反弹。由于通胀下降,投资者对预期收益也做出相应的下调,因此,股市市盈率倍数也快速下降至传统水平,这就推动了股价平均数开始上升。

在经历长达10年的低迷之后,股市突然启动并大幅度上涨,这正好为里根在1984年争取连任的竞选活动所利用,被巧妙地整合进“早安美国”的竞选宣传主题里。但股市在1982年触底反弹,并不能证明供给学减税计划的成功,实际上这归功于沃尔克平抑通胀的努力,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市盈率倍数的强劲上升。

例如,到了1986年下半年,标普500指数从原先的点位上涨了将近90%,但成分指数股的每股收益却停滞不前。1982年,标普成分指数股的收益大约是每股14美元,然而到了1986年还停留在每股15美元的水平。所以,造成股市上涨的动力不是收益的增长,而是估值倍数的回升。在这期间,估值倍数从原先超低的10倍收益恢复到非常健康的17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