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11)

辛弃疾 作者:刘扬忠


但是,他的升迁潜伏着危机。因为,自担任封疆大吏几年以来,辛弃疾都喜欢独当一面,其作风勇往直前,果决立断。这种作风赢得了相当一部分爱国士大夫文人的喝彩,却也增长了另一部分官僚士大夫对他的忌刻之心。很多捕风捉影的是是非非被好事者制造出来,以致与朱熹齐名的另一位理学大师陆九渊直接写信给辛弃疾,加以告诫;而朝中的御史台官员王蔺便摭拾了这许多风言风语,特别是摭拾了有关辛弃疾创置湖南“飞虎军”的一些传闻,在淳熙八年(1181)腊月初对他提出弹劾。王蔺在弹章中说辛弃疾“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说他在湖南“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辛弃疾没有因为枢密院的有意阻挠而停止修盖“飞虎军”营栅的事,被王蔺的弹章说成是“凭陵上司”;辛弃疾和居官于南宋政府中的一些旧友有些书信往来,也被王蔺的弹章诬为“缔结同类”、“方广赂遗”。南宋政府接到弹章以后,根本不容辛弃疾有任何分辩,把王蔺所举述的一切都认作辛弃疾实有的罪行。在王蔺提出这道弹章不久以前,朝廷本来已经发布了一道新命令,调辛弃疾去做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而王蔺上弹章之后,朝廷不但立即将辛弃疾的新任罢免,而且连“右文殿修撰”的贴职竟也一并削夺了!

无论如何,飞虎将军辛弃疾被朝中群小整得几乎心力衰竭了!无论如何,长期转徙奔波于大江南北诸州郡的辛弃疾太疲倦了,是该休息疗养一段时间了!

试看下面这首词《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沈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写这首词的时间是淳熙八年(1181),当时作者还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当时他目睹官场的凶险之状,预感到自己可能会遭到打击,作为一条退路,先在信州府城之郊的带湖买地建屋。新居将成之时,乃填此词以明志。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自己为什么产生归隐的念头。一上来三句点明“新居将成”而自己的归隐还没有成为现实。接下来从“甚云山”至“莼羹鲈鲙”七句,通过倾诉自己宦海浮沉近二十年的痛切感受,表明退隐的必然性。其中“云山”四句为扇对,音节急促,气势充畅,愤世嫉俗之情跃然纸上。上片末三句则连用比喻,暗示自己之所以想退隐,是为了避祸。下片则主要揭示作者内心用世与退隐两种念头的矛盾斗争,流露出其思想的复杂性。前六句,进一步对隐居之所作具体的建筑规划,用铺陈排比之笔细细交代要建什么样的屋,种什么样的树,甚至连窗户朝哪儿开都写到了。难道这就是叱咤风云的辛弃疾所专心注意的事吗?显然,作者是故意用琐屑之务来遣发愁闷而已。接下来“秋菊”三句,表面是继续写“园林规划”——栽花,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像屈原那样表明自己不与俗世和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这是与上片“平生意气”的自白相呼应。篇末三句,终于托出心底的秘密:退隐是出于无奈,主观上还是想积极用世。但这种矛盾心情表现得很婉曲,不说自己还想干事业,而反说怕皇帝不许自己退隐。关键在于“沉吟”和“徘徊”两个刻画心理的词儿,它们反映出作者不甘退隐,一直在去与留之间斟酌不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