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行地下道

无常素描——追忆基耶斯洛夫斯基 作者:罗展凤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第一部电视剧情片,是1973年的《人行地道》(Pedestrian Subway/ Przejście Podziemne)。后来,他在传记里对于拍摄这部短片有以下记述:

拍第一部剧情片,我选择了当时在波兰最普遍、同时也是非走不可的一条路:拍一部半小时的电影影片……(当时)与斯拉维克·伊兹亚克(S?awomir Idziak)合作的《人行地道》。整部电影在讲一夜之间发生在华沙市中心位于杰洛索林斯基大道(Jerozolimskie Ave。)与马索科夫斯卡大道(Marsza?kowska Ave。)交口新落成的人行地下道里的故事。当时那个地方非常时髦、典雅,现在却充斥形容枯槁的俄国小贩。故事发生的时间在1972年,70年代初期。

找来的拷贝是没有附上任何字幕的波兰语版本,在略懂情节下观看。一个小镇老师来到华沙,到人行地下道寻找已分开的橱窗设计师妻子,祈求复合。短片的叙事时间在一夜之间,个中不乏二人对话,然而,观乎二人的身体语言与眼神交流,可知爱情的死亡证一旦签署,余下的是隔阂与貌合神离。短片把人物处身于幽闭情绪满溢的人行地道,黑漆漆、湿漉漉的地砖(沉郁的外物),与当夜行经商店外的一众表情不稳与焦虑的人群(深夜的罪行),为影片行将离婚的夫妇注入了浓郁的疏离感与冲击感。全片充满忧郁伤感,片末男主人公独个儿走出人行地下道,带宗教式的晨光乍现地面,却未有带来生机,反而为他笼罩了一道墨色氛围,冷刺刺的。

当日我走进这条人行地下道时,又是另一回事。伊兹亚克镜头下的悲情与黯淡都没有了,换来是轻省的场景──和三十多年前相若,地下人行道依旧是熙来攘往的行者,谁都是匆促急步,不愿多加驻足,行人道不过是一个必须路经的中转站(贯穿不同道段、地铁站和中央车站),间或为路人提供小食充饥,让行者加油后抖擞上路。夹道的小卖店,也以食店最多,都说传统波兰人不喜欢外出吃饭,早餐、午餐多在外买些面包薄饼边走边吃;晚上,人人都急步回家吃家常饭,好省金钱。色调在这里是橙橙黄黄的口香糖,地下人行道大抵再不适合拍摄像基氏当年的故事,悲伤不是这里的基调,不安与焦虑的表情在这里都没有了,换来的是行色匆匆的行者,生活无伤大雅,乏善可陈,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安逸,时间在“步光足影”下逃之夭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