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常言道 :“天山名山僧占多。”其实天下名山亦多道徒,释道共同占据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个不争的事实。青城山虽然不乏释家修炼场所,但就其核心的气场来说,还是道教大行其道。道教大行其道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来到青城山开辟草莱的便是他们道家,占据了先机;二来道家作为本土宗教,生存能力强旺。青城山的地盘虽然一度为释家占领,但通过走上层路线,得到以道教所信奉的祖师李耳为荣的李唐王朝的支持,仿佛沾点“犹龙世家”的光,也能让真龙天子出彩。虽然在宋元战争、明末张献忠屠蜀的短暂时期内,道士走避,道观毁圮,荒草蔓没,但经过各个时期道士们的努力,青城山的道观又迅速强旺如初。2000 多年来,道教在青城山都是当之无愧的强者。
道家以青城山作为自己祖庭所在,自然倍加呵护维持,如他们之参与都江堰的岁修及管理,无非是为了求得一方的平安与富足,以使道家在青城山绵祚不绝。事实上,正是他们与都江堰和青城山休戚与共,他们才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对青城山和都江堰的热爱之忱。清代乾隆年间的道士王来通主持二王庙(崇德庙),节衣缩食,铢积寸累,广植树木,保护森林,为道士中创业持庙之翘楚(见韩莱曾《种树碑记》)。但这并不是道士珍惜自己道观周围环境的特例。“文革”期间,青城山的当家人易心莹、傅圆天为保存道观文物及森林不被破坏,一方面让道士将所有文物贴上毛泽东的语录,让“破四旧”的造反派徒唤奈何 ;另一方面又让庭除洒扫的道士成为看管他们树林的“森林警察”,一旦发现带刀扛枪者进入青城山,随即驱逐。如此一来,在遭遇大灾难、大混乱的时候,除了像张献忠进兵都江堰的洗劫无法躲避外,总是能够侥幸逃脱灾难的魔爪,使得青城山成为道家的福地。每次走过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等道观,看到周遭枝柯广覆,杂树生花,文物依旧时,心里面的感激之情与感动之念,不禁油然而生。这里面蕴含着历代道士的不懈努力和宝贵心血,常常令我驻足细思遐想。有次居然在天师洞的大树旁枯坐一下午,静静地喝掉一瓶白酒而不自知。那时的天光鸟影,偶尔滴落的雨珠滑入颈脖,伸手可及的落叶,满眼的苍翠,至今仍令我怀念。
道家爱惜自己的地盘,固然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但客观上他们的环保意识,以及与山水共荣辱的思想,也是道教顺其自然的具体而微的表现。近代道教大师彭椿仙主持青城山道观的时候,亦是广植树木,遍植药材,开发道家酒品和餐饮,广招游客,使得道观在艰难困苦之中,亦有生存发展之机。今天你如果有幸去吃他们的素餐,那也是令人没齿不忘的享受。但他们对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及道观文物的护持,做得都是不错的。他们的心目中没有那种战胜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妄念,有的只是对自然习性的把握与了解,从而更加顺服地与自然友好相处,生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