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野杂种”的吊脚楼(3)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作者:冉云飞


吊脚楼内外情形

吊脚楼一般三开间或者五开间不等,有的呈两边对称的吊脚楼,有的只是单边 L 形制,端赖房屋主人的能力与意愿来定。土家族与任何其他民族一样,经过等级非常森严的过程,在建筑物的形制上也不例外。土司住得雕梁画栋,而一般老百姓只有用柴草铺盖了事,就连一般的青瓦都不准使用,正所谓“允许买马,不准盖瓦”,否则便犯了僭越欺上之罪。

吊脚楼所采用材料大多因地制宜,以马尾松、柏木、杉木为主。树木确定下来后,并不立即使用,而是使其干透,再请木匠师傅来做。厉害的木匠师傅所有木工活都可以做,若是道行最高的匠人,还可以配合端公来驱鬼,杀鸡祭神。特别是新房起屋时,亦即我们当时“抽屋列子”时,站在列子上喊“喊”起。列子立好,便开始上梁上挑。如果说梁没有什么讲究,只需要结实的话,那么常见的挑就有两种:一是板凳挑,二是牛角挑。板凳挑平稳结实,易于取材,但美观程度不及牛角挑 ;而牛角挑则对选树需要比较严,利用木材根部的自然弯曲,来作为挑檐,符合力学要求又兼具美学效果。如果两家挨得太近,一般都用石砌的封火墙加以阻挡,以免火灾时被他家的火势延及。

正屋前面是一大块院坝,可以作晒坝用,可以在人多时请酒席用。从院坝上街沿,如果比较高的话,一般都有石础做梯子以便行人。上了街沿,堂屋一般是没有门的,堂屋是一家人上香案的地方,大多是“天地君(国)亲师”这样比较汉化的祭奠方式了。而在堂屋的两边是日常煮饭吃饭的地方兼卧室。以前居住比较简陋的时候,火铺既是生火煮饭吃饭的地方,也是夜晚一家人睡觉之地。我从小家贫,但仰赖几间比较破旧的祖传旧屋,尚有单独的房子可作卧室用。外家是当地望族,母亲嫁到我们这边来的时候,陪嫁极多,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捐献飞机大炮”被强行充公,所剩无几。到我出世时早已是食不果腹,家徒四壁,但唯一记得一张小时我与母亲睡觉的大床,大到可以躺五人左右。床板和床架可谓雕工精细,上床还需踏板,两边是挂衣服辅架,而床架需要挂一笼极大的蚊帐才能遮住。床沿比较高,无论小孩怎么翻滚,都不会滚落到地板上,可以避免由此而产生的对身体的伤害,可惜这一切旧观已不复存在。

火铺是由火塘发展而来,火塘非常简陋,在正屋中间用一些石块垒砌而成,主要功用是烧水喝茶,聊天摆龙门阵,冬天则用于烤火。后来发展到用半高立柱加木板而成火铺,上面可坐人,坐人的有木凳,更多的则是草凳(是用稻草编织打捆而成,家兄及母亲都会做,惜已忘记其工序),人坐在上面既可以烤火(俗称向火),亦可以靠板壁而坐借此小憩。火铺四周稍高,而火铺心则稍低,用石灰和泥做成,便于烧火煮水。木柴所烧出的灰还烫时便用于烤烧苞谷,新嫩苞谷烤熟后,清香无比。而经滚母子灰(也就是发烫的灰)而滚烧略煳的辣椒,复于石擂钵舂匀,加上野生的狗椒子(外形类花椒),其味堪称一绝。但离开故乡后再也没有如此美味的辣椒。好在大家兄特擅此法,将来还有品尝之机,可谓一快。

火铺铁钩挂一长方形的铁架,我们叫坑,被烟熏火燎得不见本色,这上面是拿来熏腊肉的地方。在当时,如果一家人到年终了有一坑腊肉,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可惜的是在我小时很少看到这种场景。而坑上面与内屋天花板齐平的是用竹子铺就的一层叫“楼槁子”,可以用来晾晒东西,兼作散炊烟和通风之用,因为楼槁子外面即是挑梁之间形成的空窗,可以使炊烟排散出去。我尤其记得母亲于楼旁边的天楼上做豆丝(亦即干豆丝)、霉豆腐(即臭豆腐)的情形,忆及她的辛苦,想起清寒中的美味,真可谓往事历历,不禁潸然泪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