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乌托邦与旧日子(2)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作者:冉云飞


至于中国人,我愿意举同住一院的流沙河先生为例。前年他在成都市图书馆做一个“我说成都”的讲座时,曾说他向往的时代有两个。一是他愿意活在承平 20 多年的后蜀时代。那时是成都人民生活得比较好的时代,三文钱一斗米(30 斤)。后蜀太祖孟知祥做皇帝一年后,他儿子孟昶做皇帝,在位期间,一是刻石九经(十三经未能完成,后才完成),二是开创对联形式,三是宋朝定鼎后前来讨伐,为百姓生命计,而出城投降。被掳之日沿途哭送民众甚多,据闻哭死有五百之众。其次他最愿生活的时代是汉代,文翁因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官制学校,为成都文化立下不朽功勋。流沙河先生从小处着眼,从生活本身的要求出发,从对生灵的爱惜上来立论,从对文化的护持上,来选择自己愿意生活的时代,这比较切合我观察生活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路径。但在我们国家,我实在选不出一个我愿意生活的时代。因为我们的文化和妙人虽多,但自由实在有限得很。没有自由,实在是个极大缺陷。这个缺陷,你用多少趣味都无法弥补,尽管生活桎梏,有趣总比无趣好,但我还是认为自由真是绝顶重要。当然只有自由,没有趣味,没有文化的熏沐,我也极不乐意——其他国家的文化,虽亦喜爱,但远不如中国文化来得亲近。尽管它有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糟粕,但一想到有唐诗的慰藉、宋词的安心、元曲的体贴,我也就暂时满足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就是如此贪婪。单举魏晋而言,妙人实多,虽是乱世,却大有趣味。一本《世说新语》,羡煞我多少时日,恨不得与陶潜同饮,与竹林七贤共疯,在王羲之旁边围观一下兰亭雅集,曲水流觞,都是幸福。但想到嵇康遭戮,阮籍的穷途之哭,内心依旧疼痛得无法呼吸,岂止生兔死狐悲之叹!

许多人不想幻拟出一个自己生活的朝代,因为这只是个人爱好,而非解普天下民众于倒悬的救世计划,于是开列许多“乌托邦偏方”成为历代幻想家们的业余爱好。当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 1515~1516年用拉丁文以对话体形式发表并出版《乌托邦》一书时,“乌托邦”一词在它的思想已经诞生 1000 多年后,终于有了恰切的命名,并为后世喜好独自命名的大部分乌托邦设计者和研究者所认同。不少乌托邦的著作我都读过,这些乌托邦设计者,大多在显示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这样的救世计划,只是一种好玩的智力练习,可惜现实靠这个是玩不转的。20 世纪的灾难之一,就是有些国家相信能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救世秘方,反而将民众带进了深渊。既然找不着自己想生活的时代,那就怀想那些逝去的旧日子和书中的旧人物吧,遥想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美妙,虽属臆想,也算一乐吧。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诗人柏桦如是说。现在我就在这兴头上,他这句诗无比打动我。

2006 年岁首于成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