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交谈的几分钟里,我一直以为他是这家书店的老板,或者店员,因为我听朋友说这家书店的老板会向读者荐书,店员也很有读书品位。但是,当我排队结账时,我看到那位给我荐书的先生也在付款,我们中间隔着三四个人。我看到他把书放在柜台上,付款,又把书放到运动式双肩包里,拉上拉链,走出门去。也只是到那一刻,我才明白,他和这家书店没有多大干系,和我一样,他只是个普通读者。
那天,我差不多花光了钱包里的钱。店员帮我把书分成两个包,我拎着沉甸甸的塑料袋子走出书店,上台阶,过天桥。天桥上有卖东西的小贩,我站在栏杆前停了一下,往远看,黄昏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初来新学校的恓惶被宁静和充实替代,是那些书让我安稳,让我对自己充满希望,甚至有那么一瞬,感觉自己很值得被期待。
走进校园,我才感到拎书的两手有些吃不消,便把书放在台阶上休息。校园里树木葱郁,一切生机盎然。一个经过我身边的本科大男孩走过来问,你需要帮忙吗?我摇摇头,说谢谢。他不知道,我当时内心的愉悦远远超过了身体的疲累。那些沉甸甸的书是我新的所有,我实在想亲手把它们带回宿舍。在那一刻,对我来说,手里有重量,心里才安稳。
回到宿舍,我来不及去吃饭就把书码在书架上。我原本想在这些书上写下购买时间,但又舍不得。现在却后悔没有写,所以,我已经记不得具体是哪天买到这些书的了。唯一能确认的是,它们一直在陪伴我。后来,我的书架上逐渐堆满各种研究资料、纸片、对我博士论文写作有帮助的书籍——只有那次买的书是个例外,它们中没有一本是我为写论文买的,但它们在日后的岁月里成了我的最爱,一直陪我成长。
一读十年未厌倦。十年来,我经常细读《普通读者》,有时候一天读一篇,有时候两天或者三天才读完一篇。我也经常细读《重点所在》,随时随地阅读这些书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读博士那几年,我曾经化名给报刊写各种书评,以促使自己每读完一本新书后能及时写下阅读感受,但却一直没有为这两本书写过评价。我没有想过将这两本书的阅读感受与人分享。我承认,自己读这些书表面上是平静的,内心却是电闪雷鸣。那是最美好的时刻,有静悄悄的火光四射的快乐,是一段刺激而又百感交集的旅程。我没有能力准确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美妙。我不敢说出来,我怕一说就是错的。就像这世界上的某类情感,只适合在心里,只适合沉默,像死火山一样永远沉默。我对吴尔夫和桑塔格的情感,当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