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因为我们有记忆(3)

来自陌生人的美意 作者:张莉


《归来》注定有多重解读,有人看到爱,有人看到婚姻,有人看到信任,有人看到记忆,有人看到命运的残酷。这完全基于观众的年龄,基于观众对世事沧桑的认知程度。巩俐和陈道明对人心和情感的演绎完全能够把观众带进情境。他们对人物的准确诠释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突然泪奔,一个背影、一把勺子、一首《渔光曲》、无数的字纸,让人心痛、神伤——这两个人物代表着一种抵抗、一种念想、一种与无望有关的执着。《归来》打动人心,某种程度上是缘于对这两位优秀演员的正确选择,是他们富有质感的表演撑起了这部电影。

当然,更重要的是导演,因为人物、镜头、音乐的最终选择都取决于他。《归来》整体上是陌生化的张艺谋。跳《红色娘子军》一段清晰地打着张艺谋的烙印,但是点到为止,镜头并不迷恋。所有的渲染都远去,久已成型的张艺谋审美趣味削弱了。这是渴望突破的张艺谋,他对自己做了一次减法,进行着艰难的蜕变。事实上,电影中几次重要的故事转折都使人感叹,这位导演自我更生能力之强、决心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

尽管《归来》注定有它弥补不了的缺憾,但它依然会成为张艺谋继《活着》之后的另一部代表作。《活着》中,张艺谋修改了小说里很多人物的死亡方式,最后结尾也刻意变得温暖。而《归来》的等待显然要比《活着》复杂,也更深入。因为《归来》让我们不由得想到无数与陆焉识同样归来却没有完整家庭生活的人们,也使我们想到许许多多再不能如陆焉识一样如期归来的人们。

在张艺谋工作室里,我看到《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等多部经典电影的图片,它们属于张艺谋,也属于中国电影的艺术片时代。遥想包括张艺谋在内的第五代导演,当年都是新锐,是引领电影风尚的弄潮儿,而今也都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来到了创作的另一个黄金时期。现在恐怕是这代导演对人心、对历史、对过往理解最深、最透的时期吧。从《归来》中,也从和张艺谋的对谈中,我能感受到他的诚恳、执着,以及自我更生的勇气。当然,那些开始泛黄的照片也告诉观者,一切都已时过境迁。今天中国电影市场火爆,但有勇气面对隐痛、有艺术追求的作品却几近于无。在今天,艺术片难有市场。在今天,艺术片“活着”不易,“归来”更难。

希望《归来》能成为一个开始,中国电影应该有追求艺术品质的能力。

2015年5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