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朋友们拼凑出来的萧红
如果把电影中的讲述者们放在一起,会发现,大概除了许广平、白朗之外,剩下的都跟萧军关系更好,也更认同萧军的立场。当年,那些认为萧红写作有问题,认为萧红写作不如萧军的,其实也正是这帮朋友。那么,在萧红死后的讲述中,这些人的叙述有没有为“活者”(萧军)讳?有没有基于他们立场、人际关系及审美趣味的对萧红个人生活选择上理解的偏差?电影主创是否应该有辨析?
电影中,二萧分手的重头戏里,萧军是有担当的,端木是畏缩的,萧红是执拗的,朋友们是遗憾的。仔细想来,这些印象全部基于萧军及其朋友的立场,并不全面,也不一定是事实。大概是由当红小生扮演的缘故,原本有武夫气质的一米六的萧军被塑造得高大、英朗,平白获得了很多同情分,出轨都出得理直气壮。顺着这位男一号的眼睛看去,萧红发脾气、不高兴以及最后的分手实在是“作”。对萧红有此等理解的观众不在少数,但这并非是观众的问题。
电影并没有明确表达,年轻的萧红有她无数的苦楚。生完孩子后就被妇科病缠身,一生都身体羸弱,这是二人夫妻关系不睦的导火索。电影表现的,萧红早年曾因家暴出走,萧军朋友都冷淡视之,使她无路可走,只得再次回到萧军身边。这在萧红的文字里是有记载的。许多资料显示,在萧军及其朋友眼里,萧红只会写几笔散文并不会写小说,很消极,文学成绩也并不如萧军。对萧红文学创作的轻视一直持续到萧军晚年。作为作家,萧军至死不能理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萧红的作品。萧红并不按当时的写作套路写作,也不为时代要求和宣传写作。这是二萧文学理念的巨大分歧,也因此是志不同道不合。——如果一个女人的丈夫家暴、出轨成了习惯,同时也并不认同她的创作理念和精神追求,对她所做的一切不屑一顾,她有何理由和他继续在一起?在萧军形象的处理上,电影给出的信息是暧昧的,有意遮掩其不堪的一面,何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