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反省的,岂只是父母。
我自己是一个从小被宠溺长大的孩子。我是外婆的一切,她可以为我生,可以为我死。她极少担忧自己的病危,却经常烦恼我的“便当菜色”小事,今天煎旗鱼、明日包寿司……我玩了一整个暑假,两个月功课一片空白,全家舅舅动员帮我写作业,家里客厅像一条“代工生产链”。直到外婆真正倒下前,我饭来张口,茶来伸手,不知制服在哪儿,书包课本带了没……每天在学校“抗争”无聊的教官,下了课只顾看课外书、花园里作白日梦。唯一给她的承诺是拿着一本谈“黑洞天文学”的书,对她吹牛:“那一天,我带你去月球。”
外婆给我的教养训斥很少,其中:“不能看不起比你穷的人,他只是命没你好”;“有能力被别人占便宜,是你的福气”;其他:“快乐就好,”凡做错任何事:“呜……她没有爸爸妈妈。”
外婆在我十七岁那年离世,我这一生唯一历经最深的爱、毫无保留地付出,也在那一刻终止。
因此每回我看到朋友为自己曾经对孩子过度溺爱懊悔,而他们的孩子即使近三十岁了,还在大吼大叫时,外婆的影子便会飘入我脑海里。我好想冲过去抓着那个仍然拥有无穷爱的孩子,摇醒他,“你知不知道,拥有父母的爱,是多么幸福的事?”“看看孤儿院的孩子,你到底抱怨什么?”“世界真的亏欠你那么多吗?”我更想抱住那个悔恨无比的父母,告诉他们:“爱一个孩子,没有错。”“错的,是孩子自己不知珍惜。”
当然往往,我什么也没做。站在那里,目睹一切,静静离开。我知道,有些人这辈子,总得历经“失去”,才愿意长大,总得痛了,才知道“惜福”。
外婆对我的溺爱,并没有把我圈在一个舒适环境,害怕挑战。相反地,她给了我自信及勇气,并教导我要信赖世界(所以我碰到骗子,往往会气炸地翻脸)。如果我比同辈多一点骨气,少一点恐惧;多一点创意,少一点框架,全来自于她的溺爱与包容。爱,是一个孩子成长时,最重要的礼物,它不应、也绝不该成为下一代逃避责任面对艰苦的借口。
一些被孩子“啃老”的父母,经常手足无措,甚至得忧郁症。我给他们的劝告和严长寿一样,都是:把孩子丢出去,让他们接受历练,纵使残酷,也必须放手。这类父母的煎熬令人心疼,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遮蔽孩子一辈子,却又害怕一放手,“孩子在外面一点竞争力也没有。”想到新闻里谁的孩子跳楼、割腕、自残……“爱”变成“理智”的敌人,于是“逃避”的不只下一代,还包括了“逃避的上一代”。
每个人的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修改的笔记书。有的家庭幸运地书写幸福,有的家庭自始至尾,灯下都是当父母的不断地想撑住那本破碎的笔记本。每回任性的孩子撕了几页,当父母的总想办法把它黏回去,从黑发黏到白发。
公平吗?
在父母爱你一生以后,甚至他们还在低头检讨自己时,亲爱的幸福的孩子们,若你仍然还在“虚无人生”,请你回头想想此篇文章的这句话:“爱一个孩子,有错吗?”
我想我的外婆从来不曾想象,爱孩子,在某个时代,竟然成了一件错的事!这简直成了悲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