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花样的年华 (1)

同学少年 作者:周志文


有一首老歌不知歌名是什么,我小时候常听姐姐唱,好像是早期电影《花木兰》里面的插曲,由一个名叫陈云裳的女星唱的,开始一段歌词是这样的:「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乡?它照着我的脸,也照着我的床,照着我白发的爹娘……。」这首歌词意浅显,节拍悠缓,同样的调子不断重复,很像民间歌谣。我记得姐姐在刚生她大儿子的时候,常常在摇篮边唱着这首歌,那时姐姐还年轻,才二十多岁的样子,唱这歌的时候,脸上浮着初为人母独有的浅笑。但后来我总觉得这首歌有些不对劲儿的地方,我总觉得歌词不是那么的「准确」。既然问月亮在哪里,就表示现在没有月亮,没有月亮,怎么说月亮照着我的脸与我的床呢?姐姐好像告诉过我,说这歌是花木兰在军中思念家乡的父母唱的。这又有问题啦,月亮同时照着「我的」脸与床,也照着白发的「爹娘」,证明木兰应该与爹娘是在一起的,如果不在一起,说月亮照着自己也照着父母就是想象。白香山诗中有句:「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句前加上「共看」就对了,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苏东坡的「千里共蝉娟」,也是同样的意思。不过以上的思考,是在我教书之后,国文老师做久了,就整天注意文句通与不通的问题,真令人绝望啊!

我小时候还听过不少周璇唱的歌,当然也都是从姐姐那儿听来。周璇曾经是个有名的电影明星,主演过很多片子,都是哭哭啼啼的悲剧,好像很少是喜剧的,所以用戏剧术语说,她应该是个「苦旦」。中国人在周璇的年代,忧患一生的人特别多,大概须要借着看别人受难来纾解自己的痛苦吧,所以初期的电影悲剧独多。周璇又是有名的流行歌曲的演唱者,当时还没「歌星」这类的名称,她有个绰号叫做「金嗓子」,可见她嗓音之好及受欢迎的程度了。然而当时的录音用今天的标准言,真是太原始了,单声道不说,还录得不稳,也就是所录的声音忽大忽小,音的线条时粗时细的,再好的嗓音也被扭曲而糟蹋殆尽。但没有更好的录音比较,大家还是得服服贴贴的听下去。

周璇有个有名的电影,片名叫作《渔家女》,是部黑白片,我记得小时还看过,但到底是在哪儿看的,却不记得了。《渔家女》是个描写都会知识青年与渔乡女孩的恋爱故事,整个情节,有点像法国诗人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1790-1869)的小说《葛莱齐拉》(Gragiella)。那种高下(包括社会地位与知识程度)悬殊的爱情在早期总是个悲剧,受伤的自然是弱势的女方,故事的结尾,女主角好像疯了。《渔家女》的插曲自然由也是「歌唱家」的周璇唱,我很难忘记电影中的女孩疯了,然而她却说是世界疯了,女孩发狂的在原野一边跑着,一边用吶喊的声音唱:「我不要这疯狂世界,我不要这疯狂世界!」歌声凄厉得令人不只是伤痛,而有内心滴血的感觉。从现实世界的角度看,是渔家女疯了,而从渔家女的角度看,现实世界辜负了纯洁的她,疯的当然是世界。这个情节,也许激发社会学家对「不公平」的社会试图纠正改革的想法,对我而言,却是一阵深深的忧愀从心中兴起,少年的我与众人一样,对这复杂又充满不公正的现实世界,也如渔家女般的无能为力。倒是后来读了拉马丁在《葛莱齐拉》书后的题诗,能稍稍「抚平」我的忧伤。那首长诗中有几句,陆蠡把它译成:

但我缘何念念于既往的情景?

任风在号,任海在吟,

去吧,去吧,悲之念,

我宁幻想,不愿涕泣泫零。

这诗不但欠缺刚健之气,而且有点逃避现实,但诗人因自己无能为力的过错而悲哀,则是事实。人在陷入忧伤的时候,恐怕只有靠体会世上有更大的忧伤才能发生止痛的作用,痛并没消失,只是转移,让自己痛在更大的痛前面显得微不足道而已。

周璇的歌,还有几首具有「艺术」风格。不是所有流行音乐都只是流行而已,拉赫曼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1873-1943)曾在好莱坞作配乐的作曲家,萧斯塔高维契(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在前苏联筑起「铁幕」之后,为苏联「革命电影」作配乐插曲,数量之多,令人咋舌,但并不妨害他们是二十世纪有份量的作曲家。这点在中国也不例外,黄自的〈天伦歌〉,从来就算是「艺术歌曲」,每本高中音乐课本里面都有它,但当年也是为电影所作的插曲。周璇的歌〈黄叶舞秋风〉、〈花样的年华〉都有相当的艺术风格。我记得姐姐特别喜欢唱〈花样的年华〉这首歌,后来我知道这首歌是由写过《中国小说史》的学者范烟桥作词,由当时有名的作曲家陈歌辛作曲,是一九四六年出品的电影《长相思》中的插曲,背景为描写抗战沿海沦陷,「孤岛」上海发生的故事。歌的起首是:「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用这几句话歌颂人生像花一样的青春,写得很好,尤其后句,真有《庄子》「澡雪精神」的气势。姐姐老是喜欢唱这几句,她唱的时候,好像生命的美景正要一幕幕的在她眼前展开的样子,尽管她遭逢的,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天崩地解」的时代。然而这首歌的运气很不好,四九年之后大陆当然不允许唱这属于旧社会的「靡靡之音」,而在台湾也遭到禁唱的命运,原因是歌词中的一段:

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云愁雾,惨云愁雾。

啊,可爱的祖国,

几时我能够投进你的怀抱,

能见那雾消云散,

重见你放出光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