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小生行当,依年龄与身份气质,而有各种不同的艺术麦演,冠生有大冠生、小冠生之分。大冠生多数挂须,如“惊变”中的唐明皇,“醉写”中的李太白等;小冠生不挂须,如“见娘”中的王十朋,“奇双会”中的赵宠等 ,巾生又别于小冠生,如“拾画”之柳梦梅,“琴挑”之潘必正等。这三种虽同属于小生家门,但用嗓与吐字方法不同。巾生音较窄,念法也较细较柔,常带三分书生气。小冠生音较宽,念法较重,常带一些华贵气。大冠生则多用膛音,念法沉着,应有雍容肃穆气象,其实已经接近老生,所不同的仅在大小嗓并用而已。俞振飞的巾生戏出色当行,不在话下,对大小冠生尤为擅长,因为他的嗓音特别好,一般小生演员只有高低两种音,而他在高低音中各有四五个音,他善于把真假嗓子衔接起来,衔接得了无痕迹,这种造诣是不平凡的。
俞振飞的“奇双会”,驰名大江南北,垂四十年,头曲界称他为活赵宠。他在此戏中的表演方法,分为两个部分,“写状”时采用小冠生的唱法,工稳潇洒,“闯辕”开始是采用鞋皮生 的唱法,要放得开,内行称为“戏保人”,可也很难演。因为演温了固然看不过瘾,但过于“洒狗血”,把赵宠演成市井无赖,又失掉了七品郎官的身份,看了也不舒服,俞振飞这场戏可以说是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程继仙老先生曾说:“‘奇双会’在写状以前,是文戏文唱,‘三拉’开始,是文戏武唱,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唱不好这出戏。”俞振飞演此戏,被称为纱帽翅上和脚底下都有戏。纱帽翅上有戏是指在“写状”的时候,当赵宠念到“喔!下官不在衙内……”这一段道白的时候,纱帽翅微颤而头部不动。脚底下有戏,则是在“闯辕”的时候,双手抚股,脚步横行,两目直视,观众看到此处,莫不失笑!
俞振飞演“奇双会”,永远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有一年在上海更新舞台,戏院方面以俞振飞和另一小生双演“奇双会”,使另一小生先演“写状”,观众大哗,几乎酿成退票风潮。后来戏院方面临时贴出“俞振飞准演三拉团圆”海报,“写状”草草终场。保童上去,又被观众轰下来,不得已,特别以四青袍簇拥俞振飞扮的赵宠作一过场,鼓噪始息,生平所见“奇双会”赵宠的吊场,只此一次而已。
俞振飞能戏甚多,但以“奇双会”名气最大,我所偏好的有“太白醉写”、和“狮吼记”的“跪池”。他演李太白,尾指甲蓄长,手持毫笔,写清平调,雅韵欲流。他演陈慥,描写文人惧内,入木三分,大家说他宛然陈季常现身说法!
一九六二年,俞振飞重来香港,携续娶之言慧珠往参拜其妇翁黄谱蘅丈,慧珠尊黄为干爹,黄丈笑曰:“老爹今日真干矣!”振飞问丈:“今晚我等演‘奇双会’,亦有兴一观乎?”答曰:“你们来此即是一出大好之‘奇双会’,何必再赴戏院观剧哉!”后此数年,黄丈谢世,余与孙养农伉俪经纪其丧事,今幸其幼子亦已成立矣。振飞有一子,早殇。其得意弟子有蔡正仁与叶小兰,小兰为叶盛兰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