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生宗师杨小楼 (1)

中国戏剧大师回忆录 作者:梅兰芳 马连良 程砚秋


苇窗

一九三○、一九三一年间,我才十三四岁,有次听马连良谈起,当代名演员中最为他所折服的,在他本行是武生宗师杨小楼,隔行的是鼓界大王刘宝全。一年以后,获识言菊朋,他的论调和马连良说的全一样。言菊朋对我说:“你的年岁,当然赶不上看谭鑫培,可是还有两位好老生,就是杨小楼的武生,刘宝全的大鼓,你千万不可错过,他们二位加起来,也就跟谭老板差不离了!”于是我就注意起杨小楼来。可惜我那时年龄还小,理解力不够,但总算赶上看了杨小楼的武生戏,像“长坂坡”、“连环套”、“艳阳楼”、“八大锤”等戏,都有点儿印象。杨小楼个头儿高,唱“长坂坡”扎上靠,够威严,虽然在台上不时闭眼,可是一睁眼时,特别显得神气,刚开口时,声音不响,紧要关头,就把声浪提高,大有石破天惊之势!他唱“连还套”,时常用两只手交换撑在腰里,帮助提气。在“盗马”时候,台上只看见金少山的窦尔敦,可是等到一上“拜山”,杨小楼的黄天霸上来随便比画两下,就把同场的金少山压下去了!杨小楼的“艳阳楼”人还没有出场,幕内一声“啊呵”,正可以说是先声夺人!还有杨老板唱“八大锤”,舞台上站了不少闲人,全是武行同人来看热闹的,要是换了现在,就该说他们全是来“观摩”的啦!

杨小楼(一八七八——一九三八),安徽省潜山县人,小名三元,谱名嘉训。祖杨二喜,演武旦。父杨月楼,应文武老生,为同光十三绝之一,继程长庚执掌三庆班,父子先后为内廷供奉。杨小楼自幼入小荣椿科班头科,习武生,十一岁登台,第一日演“锤换带”之高怀亮 。出科后,初搭宝胜和班,娶周春奎之侄女。月楼兼擅猴戏,故外号杨猴子,小楼继承家学,又列入名武生俞润仙(菊笙)门墙,亦能猴戏,故幼时即有小杨猴子之称。杨小楼无子,有女嫁艺名小梧桐之老生刘砚芳,生一子名宗杨,表示正“宗杨”派,曾获小楼传授武戏,又拜马连良为师学老生,不幸短命而死!小楼有义子名克明,娶徐宝芳之女,曾在奎德社,演二路老生。

杨小楼丧父时才十三岁,得自家传的戏极少,他的叔丈人周春奎,是和杨月楼同时的奎派老生,曾以往日所见杨月楼在舞台上的种种表演方法,告诉小楼;在唱腔方面,杨小楼还受到周春奎的影响很多,杨小楼唱原板或散板,至结尾时,必先抑后扬,尽情一放,这是奎派老生一贯的唱法 。传说杨月楼临终时,曾将小楼托孤给谭鑫培,所以老谭对于杨小楼是另眼相看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