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荀慧生艺名白牡丹 (3)

中国戏剧大师回忆录 作者:梅兰芳 马连良 程砚秋


荀慧生的克享盛名,虽然得力于他的改习京戏,但促成他的优越地位,有一个人是不可或忘的,那就是专门为荀编剧的陈墨香先生。据荀慧生回忆说:“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五年,这十一年中陈先生共为我写出了四十五出戏,他和我合作剧本,总是由他先打出全剧的提纲,作好初步设计,然后逐一研究剧中人物的性格,以及重要的场子和唱、做、念的安排。经过一再研究、修补,算作初稿,并在排演和演出中,继续修订不妥之处,才算定稿。另外整理老戏还有二十多出。回想我当时和陈墨香先生合作,真像刀对鞘一样,彼此知心,相互启发,每一个剧本全是在这种友谊的情况下产生出来的。”李释堪有赠陈墨香诗云:“于令词风苟令香,小留香馆靓轻妆,新翻一曲钗头凤,恼乱长安仕女肠。”后来,陈墨香逝世,荀慧生致赙仪四元,一时传为新闻,其事必有原委,恨未能执慧生一询究竟,始终成为疑团!

荀慧生之列入四大名旦,起于评剧家刘豁公一篇文章,发表于上海新闻报,平津报章,纷加转载。有人提名加入徐碧云为五大,未能成为事实。等到民国二十年长城唱片公司请他们四位合灌“四五花洞”唱片的时候,此一称号,早已奠基,不可动摇矣。

荀慧生的戏目甚多,指不胜屈,有所谓荀派五大悲剧,即指“钗头凤”、“香罗带”、“还珠吟”、“柳如是”和“红楼二尤”而言。荀的“杜十娘”是老乡亲孙菊仙送他的本子,他的“花田错”、“辛安驿”,得过艺名老十三旦的侯俊山亲自教导。他演“柳如是”,因为讥讽了钱牧斋,遗老们表示不满,樊樊山作诗赠荀曰:“毕竟牧斋才可爱,劝君休唱柳枝娘”。排演“丹青引”饰杨云友,当场绘画,特拜名画家胡佩蘅为师。约略计算,他的演出戏约有一百出上下,正是洋洋大观!

荀对唱腔方面,也有许多发明,由于他是唱梆子戏出身,所以他的新戏中,“南梆子”特别多,运腔也好。还有“红娘”中的“反四平”、“汉调”,“勘玉钏”中的二黄快板,“卓文君”中,竟采用了“辕门斩子”的老生唱腔,但每一个新腔都结合剧情。绝非硬装杂凑的。

我最喜欢荀的台步,自然,轻盈,他的坐、立、动都有一种尺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绝不是满台乱飞。曾经有个学生问荀慧生说:“您的戏真不好学,前几个您这出戏是那么演的,怎么您今儿又这样演了,仿佛您在台上没有……”荀慧生知道她下边想说什么,“没准谱儿,是不是?”说完了,荀也乐了!荀慧生说:“唱戏哪儿能没有谱呢?那都是老先生们多少年来辛辛苦苦、勤勤恳恳攒下来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一套规律,唱戏的按着它唱,听戏的也随着它听,要是没谱,唱戏的和听戏的可搭不上碴儿了。可还有一层道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不但不应该老让死规矩拘住,而且还有补充这个规矩的责任,拿我做比吧,我之所以多少能演几个戏,也正因为尊重规矩,但又不为它拘住的结果。”

我的两位朋友其一杨怀白,最忠于荀,和舒舍予、鄂吕弓并称白党三巨头,他有方图章:“郎门下走狗”。杨在上海某银行服务,每荀南下,他除上班以外,晚间观剧撰稿,不离左右,精神不继,则打针吃药,自称疲于奔命。可见其倾倒一斑。又一沙大风有副对联:“置身乎名利之外,为学在荀孟之间。”沙特别解释说这荀孟并非荀卿、孟轲,而是荀慧生、孟小冬,移植文末,博读者一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