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剧坛巨人程砚秋 (3)

中国戏剧大师回忆录 作者:梅兰芳 马连良 程砚秋


程砚秋关于水袖的运用,曾经根据他个人的经验,归纳成为十个字,即勾、挑、撑、动、拨、扬、掸、甩、打、抖。这十个字里面,用劲的地方各不相同;运用的时候还得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组织成各种不同的舞蹈姿势。例如他在一九五六年拍摄的舞台纪录片“荒山泪”,一共用了两百多个水袖动作,但不是孤立地这儿一个,那儿一个,而是贯串起来运用的。程砚秋在水袖上有这么深的研究,但是他从不单纯卖弄,他曾说:我练三百遍水袖,也不一定在台上用一次。好比他演“武家坡”,只有四次舞水袖,第一次舞水袖是在薛平贵念“还不失落大嫂你的书信呢”,用手拍王宝钏的左肩,王用右手的水袖扬起打下去,念“你要站远些”!第二次舞水袖是在王问完“她哪有银钱赔马呀”后,两手摊开,表示怎么办?薛抓她的左手,王摆脱了,抽回左手,同时用右手水袖打过去,接着扬起水袖,回转身去。第三次舞手袖是在王宝钏脱身下场时,程砚秋迅速地迈出横步,右手舞起水袖在空中划一圈,就地抓土,再扬起水袖,迷了平贵的眼,转身下场。第四次舞水袖,是在进窑时,将水袖舞起,一前一后,蹲身转进,紧接关窑门等动作,一共只有四次。他曾说:需要用水袖的,就要用得漂亮,但是在台上却只能来这么几下,因为戏里面需要用这几下,多用了就显得寒碜啦!

程砚秋在舞台上有许多掩护肥胖的办法,多用支前腿、存后腿、斜身的身段,和老生或小生同场,必站得较后较偏,不使自己突出。外形虽胖,但功夫仍在,好像“碧玉簪”、“朱痕记”的腾身一跃,“春闺梦”、“锁麟囊”的跑圆场,既快且稳。服装方面,避免镶滚,采取大花。演“玉堂春”,他把罪衣袄裤,改为淡蓝帔,元色坎肩,白裙子,免得露出一双大手,设想周到,用心良苦!

程砚秋在一九四二年,由上海回北京,在车站上被路警所辱,发生殴斗,一怒之余,回家出售戏衣,以示不再登台。并且下乡归农,在京郊青龙桥耕田读书,这段事迹,可歌可泣,与梅兰芳的蓄须辍歌,并为美谈。田汉曾有诗曰:“留须谢客称梅大,洗黛归农美御霜”,就是指的这两件事情。

程砚秋生平讲信义,重言诺,他答应了一家戏院的邀请后,可以把这一期的戏目全部订好,按着次序唱下去。热心公益,对于名正言顺的义务戏,例必参加,但嫉恶如仇,对于勉强他唱的或是他不愿唱的义务戏,则贴“三娘教子”,作为消极抗议。

程砚秋有很好的酒量,每遇良朋知己,例必尽兴方休,但任凭怎样饮法,上得台去,依然文风不动,观众绝对看不出他曾饮过酒,这与他的体力特强有关。爱吸雪茄,常在后台扮好了戏,抽支雪茄烟。叶浅予曾经为他画过一幅速写,刊某杂志上。

程砚秋善书,习张猛龙、龙藏寺碑,余暇不多,有人求书,往往请人代庖,在上海时,友人葛中超兄(夏梦之舅父)即曾代司笔札。程欣赏书画的程度极高,名演员采用敦煌壁画作守旧,只有他一人而已!

程砚秋后期的新戏,像“荒山泪”、“春闺梦”、“锁麟囊”等,唱做繁重,集于主角一身,曾记得我第一晚看“荒山泪”后,和他同饭;名演员戏罢之后,这餐饭最重要,我说:“像今天这样的新戏,随便什么人把你的本子拿得去都没有用,谁唱得了呀!”砚秋大笑,许我为知音的人,亲笔题照相赠,保存至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