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代名伶余叔岩 (4)

中国戏剧大师回忆录 作者:梅兰芳 马连良 程砚秋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九日,余叔岩收艺名小达子南方红伶李桂春之子李少春为徒,后此二日,又收孟小冬为徒。余叔岩在收这两位高足之前,是经过一番考虑的。李少春有良好的武功底子,他父亲小达子虽然挂头牌,挣大包银,可是总不免被人讥为“海派”。为了一雪前耻,所以带了儿子,北上求师,经过余叔岩的一位老把弟窦公颖(行七)的大力推荐,在前门外煤市街泰丰楼大排筵席,录收李少春为徒,头一出给说的戏是“战太平”。孟小冬之拜师,动机在李少春以前。当时,孟小冬声震九城,号称冬皇,偶一演出,无不客满,观众对她的拥护,在北京任何名角之上。但孟不敢自满,还要求深造,而余叔岩有所顾虑,因为多年不收弟子,忽然收个女学生,不免恐惧流言。但等到收了李少春之后,先来和孟小冬做说客的杨梧山和其他人等大哗,于是又在十月二十一日在椿树头条余宅行礼,录收孟小冬为弟子,头一出说的戏是“洪羊洞”。光看余叔岩为两个学生所挑的头一出戏,由于李少春有武功底子,所以给说一出他研究多年的武戏“战太平”;孟小冬早有成就,他就选一出谭派薪传的好戏“洪羊洞”给她,就知道做老师的用心良苦矣!后来,李少春因为生活奔波,走南到北地演出,不能继续学习。只有孟小冬专心一致,在老师门下学戏,先后五年之久。每天练功,寒暑无间。后来余氏患病,她又和余叔岩家人侍奉汤药,这种敬师之诚,使余叔岩自己也深受感动。因之病愈之后,教的更多,有时甚至不顾病痛,还要比画身段给她看,“尊师爱徒”这四个字,形容在余叔岩、孟小冬贤师徒身上是十分恰切的。

余叔岩逝世后,孟小冬不轻易演出,她最后一次登台是一九四七年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唱的两晚“搜孤救孤”,此后即谢绝舞台生活。现在因体弱多病,隐居台湾。我们所期望她的,只有多传授些绝艺给学生们。更理想的是写一本“师门回忆录”之类,作一个最有价值的文字记录,昭示后学,继往开来。孟女士性情诚笃,和易近人,是我所接近的名演员中富有人情味的,顺笔在此祝她身体健康,艺术长春。

余叔岩于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九日逝世,各方悼念他的文字很多。其中最驰名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凌霄汉阁在上海古今半月刊所写的《于戏!叔岩》,持论虽失之稍苛,但有很多道人所不能道,言人所不敢言的看法;一篇是薛观澜在上海半月戏剧所写的《忆叔岩》,连载三期,用了许多古文字,校对了不少遍,方才面世。之后,孙养农又于一九五三年在香港出版《谈余叔岩》一书,说得也很详尽。现在徐、薛、孙三公都已作古,说起来又要无限感喟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