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选拔卓茂做太傅,就是在昭示自己的用人施政理念。
太傅是个很重要的岗位,地位在司马、司徒、司空三公之上,主要职责是辅弼皇帝,参与朝政,掌管国家军政大权。换句话说,这是个比丞相(大司徒)还大的官儿,相当于副皇帝兼秘书长。
也正是由于这个职务太重要,很多精明的皇帝只是把它拿出来亮一下就收起来了。在东汉一朝,刘秀和他当一哥的子孙们一登基就选一个人干这活儿,而一旦这个人一挂,他们就把这个位子也挂起来再不让人去碰。
对此,《后汉书》是这样记载的:“世祖以卓茂为太傅,薨,因省。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这确实耐人寻味。
在一定程度上,政治就是人事,刘秀在战事胶着的百忙之中高调破格提拔卓茂,也与他发的第一道诏书一样,主要是一种政治姿态和动作,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在这个污浊的乱世,卓茂无论品德还是才学,无论为人还是治政,都堪称完人。
卓茂,南阳宛城人,跟刘秀算是老乡,长刘秀40多岁,出身高干家庭,祖父、父亲都曾官至太守。
早在西汉元帝时,他就到长安太学学习,师从博士江生。他学习刻苦,文理科兼修,除了钻研《诗》、《礼》,还钻研算学、历法。他学有所成,还没有找到工作时即成为国学大师。
他不仅学问高,而且极为注重品德修养,讲究礼节,正派敦厚,与人为善,心胸宽广。他的老乡、同学、朋友,包括那些性格、脾气、志向跟他不同的,都很尊崇他,喜欢和他交往。
一个能被各种各样的人尊敬的人,是很不简单的,特别是在西汉末年和新莽时期,那种道德沦丧的社会环境和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态之中。
卓茂“大学”一毕业,就被推荐为丞相孔光的秘书。
孔光是哀帝的丞相,又是公认的大儒,可以说是既位极人臣,又学冠天下,深受皇帝、太皇太后王政君、权臣王莽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敬重。
就是孔光,也对卓秘书的为人处事极为敬重,把他当做长者看待。
后来,卓茂还被推举为黄门侍郎,直接为皇帝服务。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被任命为密县(今河南密县)县令,主政一方。
卓茂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最优秀的县长之一。他爱民如子,勤于公务,推行仁政,举善而教,手脚干净,口无恶言,各方面工作做得都好。他在密县任职期间,老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社会进步,路无拾遗,夜不闭户。
平帝时,有一年发生蝗灾,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庄稼草木全部吃光,老百姓苦不堪言。卓茂未雨绸缪,发动全县干部群众采取各种措施抗蝗灭蝗,收到了奇效。当时周边数十个县都深受蝗害,唯独密县独完。
总之,他确实是一个想为老百姓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自己又不出事的好干部。
由于卓茂实在太优秀,不,应该是杰出,朝廷提拔他进京做官。
密县的父老乡亲实在舍不得卓县长调走!在卓茂离开的时候,密县父老几乎是全部出动,大家泣不成声,依依不舍地一路为他送行。
一个干部如此得人心,老天爷都应该高看他!
一个干部能得到老百姓这样的拥护,还有何求?死亦何惜!
但是,卓茂这次上调进京的时候,正值王莽在做篡汉的最后几个动作,朝野的政治生态和人心向背大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