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下了我赴日后的唯一一场雨。我坐在旅馆里,拉开窗帘,看到帝京平城大学就在旅馆后面。全部的中国字,让我认为真的是回了国,亲切又陌生,那感觉很奇特。
我确信了一下,现在是在东京,而且还是独自上路。我打开行囊,清理这些天所买的物品,有围巾、披风、内衣、丝袜、指甲钳、镜子、香膏、饼干等琐碎东西。顿时又有了一些微微的轻快感。
此时寂寞,电脑不通,我于是决定下楼逛逛。我专门戴上了自己在西阵织和服会馆买的那条淡蓝色丝巾,穿着裙子,又在外边套上温暖的大衣。第一次出去,竟然不知道外面在下雨,而没有带伞。
到门口,有一个日本男人大概把我错认成日本人,嘟囔说了好几句话,但我一句也听不懂,敷衍了一下马上逃走。这里的高楼大厦有点让我眩晕。
雨开始下,还以为是小雨,不会怎样,于是也没回去取伞。经过一个小警察署,看到门口有一些通缉犯的布告,感叹这里的通缉犯都慈眉善目,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产生怜悯之心啊。不知道去哪个方向,于是就拈了平成大学的方向。
要上很高的台阶,在半腰处,竟然还发现了一家星巴克咖啡馆。我那穿过膝长袜的腿开始隐隐有些凉意。想起自己这些年闯荡的经历,真的可以写一本书了,目前,竟然一个人闯荡到了这里,为自己的大胆和果敢而开心极了。
我是一个性格炙烈的女子,在那即将要来的大雨之中,在平成大学前的星巴克门口闲逛。此时还有台阶没上去,雨水已经淋湿了头发。只好匆忙调转回去取伞,浪漫淋雨看来也不是办法。
待打伞再次回来,我觉得自己跟这个城市更亲近了。这里的雨有一股酸酸的味道,犹如清酒中渗入了涩涩的果子。东京给人的感觉,就是清冷而淡定的,它不容易让人亲近,但也不会那么疏远。雨下,很多人都打着透明的白色雨伞,犹如一个个外星人,飘来飘去。
这里的人连打个伞都这么整齐,品味这么一致。想起在国内,绝对没有品位一致的两把伞,可见民族性的差异之深。而日本人,看似很西化,追求个性,骨子里却很集体主义,维护着比较一致的品位和信念。那么,到底哪个国家的人更给人安全感呢?
这里的Family Mart类似中国的24小时便利店,我居住的酒店周围竟然就开了三家。里面日用品、食品、书籍杂志样样齐全。那些刚加完班的寂寞男人正躲在角落翻看限制级杂志,而还有不少在读漫画书。
漫画,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图文并茂,生动幽默,还能减轻压力,因此成为从小孩到成人的最爱。其实,任何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动漫事业一定会占据很大的市场,因为,人们内心终是有一个孩子,渴望轻松,渴望零压力,以及自在。像国内的漫画家,几米、朱德庸等,也一样地占领了不少市场就是这个原因,儿童化的表现方式可以挑战成人的僵化思维,带来创新性和开拓性。因此,这里的书店专门都设有漫画柜台,供人们挑选。
还有几类书也受到欢迎,那就是关于成人性学习以及旅行的书。我去了附近一家书店参观,发觉这里的图书种类特别繁多,而且很照顾读者阅读的需求,尽量做到图片化、科学化、生动化和多样化。我拿起一本成人性学习的书,发觉里面竟然有丰富的漫画图片,告诉人们怎么操作,脸有点被羞红,但是惊讶于日本人的诚实与精心。
在这样一个国度,你很少见到教条主义的书。一般都会在逻辑思维之外,配合形象思维的输入,像他们卖得很好的小说,也都配有一些插画,书也并不厚,给人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读着他们那种从右至左翻,形式古色古香的书籍,我仿佛在阅读一本中国古书,竟然有了郑重之感。
我在思索,商业化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大学到底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的生存。其实,商业化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也许是一种更为遵循人性本身,照顾到愉悦性、多媒体性、接受性、消费性的存在,它不允许死板、脱离生活、脱离人的需求。作为知识来说,也需要和实践紧密结合。那么,学校应该很早就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实的生活,如何谋生,如何提高生存技能。
学校不应该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而是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些活的项目,比如让他自编一本书籍,一部影片,甚至自己设计制作一个产品进行销售,或者自己创立一个生意,这样来提高他在真实生活中的能力,而不是从知识到知识。很开心国内的清华大学等学校已经在开这样的先河,那里的学生实践机会更多,不但创业意识浓厚,而且在学校里已经付诸实际。
从国家来说,也应该跟得上商业时代的需求,鼓励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如何融入,如何拼搏并取胜,加强他们对于人性需求的学习和把握,推动经济和精神等全方位的发展。
东京那夜,我在夜雨中徘徊,却在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我要告诉我的后来者,你们一定要灵活,要融入到轰轰烈烈的生活中,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最后过于脱俗。
东京的雨有点冷,但却有点打醒我的意思。其实不论在哪儿,你都需要生存,也都需要奉献。不论压力大,还是压力小,你始终都是要做一份事业,并且做出成绩的,不可能太理想化。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并且符合市场规则,符合受众需要,就已经是成功了,你也就找到了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