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亲林长民:你是河流,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 (3)

你若盛開 清風自来 作者:伊北


在伦敦,林长民和徐志摩曾经玩过一次情书游戏。徐志摩扮演一个有夫之妇,林长民扮演一个有妇之夫,假设两人在不自由的环境中相爱,只能通过书信互通款曲。如此大尺度的深谈,一方面,是倾诉自己内心的情感,另一方面,林长民也可能是在以这种方式,劝导徐志摩,让他知道,许多爱情,是存在,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可能走得更远。林长民已经开始阻拦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汹涌感情了,只是,徐志摩被爱冲昏了理智,感觉不到。后来,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要跟张幼仪离婚。林长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带着林徽因,不辞而别。他要保护女儿,为女儿打造一个美好未来。

林长民对徐林恋爱,始终是阻挡,他大概也知道,徐志摩和他女儿,太像了,在灵魂深处,他们都是渴望浪漫的人。他自己甚至也是这样的人。婚姻和恋爱,到底是两码事。徐志摩在给梁启超的信中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但林长民是冷静的,一如那茫茫海上清寒的月光。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去美国之前,林长民与徐志摩有过一次深谈。那是一个晚上,在湖中央,天上有月亮。林长民说了很多,徐志摩听不进去,心里满是哀婉的忧伤。但林长民知道,长痛不如短痛,他必须对女儿的幸福负责,他懂得徐志摩的心,但他却不能给徐志摩的汹涌的情感放行。林长民和梁启超,一左一右,开启了一段爱情,却成就了另一段婚姻。

林长民始终有强烈的民族感情。那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林长民的正义感却从未更改。他的爱国,不是对哪一个政权的好感,而是出于真纯的民族感情。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林长民得到内部消息,连夜写就《外交警报敬告国民》,发在5月2日的《晨报》、《国民公报》上。他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他把消息告诉蔡元培,蔡元培告诉北大学生。学生一愤怒,五四运动爆发了。林长民支持宪政,反对军阀,最终死在军阀的流弹之下。他是真爱国,真着急,始终想把中国的乱局捋出一个头绪来,但乱世汹涌,林长民虽然有补天之才,还是一不小心,沉落到乱世的漩涡中。

在爱国这一点上,林徽因和她父亲惊人的相似。林徽因是欧美派知识分子,比较倾向自由主义,她对政治兴趣不大,但她的民族情感,却从未曾改。她是西方学成,东方奉献,在抗战的爆发时刻,她第一时间南下流亡。抗战八年,对于林徽因来说,就好像是一场炼狱,精神上,肉体上。林徽因是那一路人,她从小得到优越教养,她像一片浮云,在中西方地域、文化之间,来去自如,她大可以在外面出人头地,但林徽因偏不,飘来飘去,她还是浮云化雨,一点一滴,都还是要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她有决心与民族战争共存亡,如果敌人打来,她甚至考虑过跳扬子江。对于艺术,林徽因也始终追求民族形式,她多次野外考察,发掘中华建筑的遗踪,她参与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力求展现中华艺术的神韵。她对北平城的维护,呕心沥血,城墙要被拆,林徽因发出近乎绝望的嘶喊,可全没用。她的话有人不懂,所以不听,但历史自会有个公允的评判。林徽因自己,也像建筑那样,顽强地挽住了历史的精神气质和意蕴,透出一线光芒。林徽因曾说:洋鬼子们的浅薄千万学不得。说这话,不是因为对西洋的厌,而是因为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