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耕读传家世清贫 1

左宗棠全传 作者:孙良珠


左氏在当地不仅是一个大姓,而且代有名人。左宗棠的高祖左定师,是县学生员(俗称秀才);左宗棠的曾祖左逢圣,字孔时,也是邑庠生(邑是文人对县的称呼,庠生是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为人乐善好施,在饥荒之年,他常常与人一起施粥与穷人;左宗棠的祖父左人锦,字斐中,为国子监生。直到左人锦这一代,左家的经济尚能自给有余。但是到了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这一辈,情况却大不如以前了。祖遗田产数十亩,全家可收租谷48石,扣除其中的四分之一作上交官府的各种苛捐杂税,实际所获抵不上当地一个塾师一年的收入,因而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一遇水灾旱灾或婚丧疾病,马上就会陷入困境。嘉庆十二年(1807年),湘阴一带大旱,家里不得不“屑糠为饼食之”。左宗棠出生之时,母亲已38岁,乳汁不足,又因生活艰难,请不起奶妈,母亲只好“嚼米为汁”来喂养。婴儿日夜啼哭,“脐突出”。成年后发胖,肚子大,但“腹大而脐不深”。左宗棠后来回忆自己青少年时代家境的拮据时写道:“吾家积代寒素,先世苦况百纸不能详。”道光七年,左宗棠母亲病重,医嘱须用人参,其父借债买得几钱西洋参、高丽参,仅蒸得一羹匙。母亲死后,其父又借钱殡葬,医药费、殡葬费等共计欠债二百几十两银子,直到四五年后才得以偿清。左宗棠为此深受刺激,曾赋诗一首,追念他父母在世时家境清寒的情景。

十数年来一鲜民,孤雏肠断是黄昏。

研田终岁营儿哺,糠屑经时当夕飧(sūn)。

五鼎纵能隆墓祭,只鸡终不逮亲存。

乾坤忧痛何时毕,忍属儿孙咬菜根。

成长在这种家庭里的左宗棠,与一般纨绔子弟截然不同,他比较了解民生疾苦。正如后来他在奏折中所说:“臣来自田间,素亲穑事,穷檐苦况,知之颇深。”这使他具备了承继儒学民本主义优良文化传统的思想土壤。在青壮年时期,他就比较注意社会问题,为官后仍比较重视农业和农民生计,这都与他的家庭出身和曾经比较艰窘的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他本人虽官至相位,生活却一直很俭朴,除非宴客,不用海味;平常只穿布袍。他不仅自己不过分享受,也不许子孙铺张浪费。在他生了四个女儿之后,得了第一个儿子,没有雇乳母,后来得了第一个孙子,他也不许雇乳母,那时他已是声名显赫的浙江巡抚了。

前文已述左宗棠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但唯有他是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宠儿。3岁时,他就跟随祖父左人锦在梧塘塾屋启蒙读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均能全文背诵。有一次,他和祖父到家宅后面的土山游玩,采集了一些毛栗子,祖父叫他捧回家和哥哥、姐姐一起分吃。他到家后全部分给了哥哥、姐姐,自己却一颗也不拿。祖父对他从小能知谦让、效仿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十分高兴,说他不贪、不自私,将来必能成大器,期望他发扬光大左家门风。母亲也特别喜欢他,说他有万里封侯的希望,至于那两个哥哥,只能做教书先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