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左宗棠返回柳庄,过了一段短暂而宁静的生活。左宗棠安家柳庄前后十四个年头,直到咸丰七年(1857年),骆秉章与胡林翼为他买得长沙司马桥的宅子,他才从柳庄搬到省城。他经营农庄的实践活动,学用结合的方法,使他对农学有颇多体验,为他日后重农的思想与活动奠定了基础。
林则徐后来回到福州,住在父亲购置的旧屋中。其故居是云左山房,又称七十二峰楼,他把从新疆带回的七车书册,皆藏在里面,从此,过着平淡的生活。
咸丰帝继位后,因洪秀全等组织的拜上帝会正在准备起事,咸丰帝下旨求贤以应对,大学士潘世恩,通政使罗惇(dūn)衍,两名尚书孙瑞珍、杜受田力荐林则徐。
可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不时发作,结果他要躺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暂住普宁行馆。最后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辰时,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66岁。
林则徐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马安村的金狮山麓。墓用三合土筑造,为四层台结构。墓地离市区4千米。
实事求是地说,左宗棠出山后正是踏着林则徐的足迹,在对内事务上,镇压人民反抗,注意善后处理;在新疆开渠凿井,推广养蚕缫丝,积极兴办河工,改革盐政;严禁种植和贩卖鸦片……简直如出一辙。林则徐在近代中国最先开眼看世界,他看到了中西方军事力量之差距,想要仿造西洋的大炮和军舰,而这个遗愿也是由左宗棠实现的;在对外反侵略斗争中,林则徐坚决抵抗英国进犯的民族气节也深深地影响着左宗棠;林则徐忧虑俄国将会成为祖国之大患,几十年后,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抵制英、俄两国肢解新疆的阴谋,既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也实现了林公的夙愿。
左宗棠是鸦片战争前后成长起来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他与龚自珍、林则徐、魏源、陶澍等近代著名的经世派代表人物有着直接的师承关系。他既踏着他们的足迹、重在实践,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创新。就其事业的成就与贡献而言,在某些方面他已超过其前辈,这是可以告慰先知于地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