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不判卷子的教授 9

民国的底气 作者:落尘


钱玄同虽然在判卷方面架子极大,但治学求知,则是虚怀若谷。一次讲授广东音韵的课后,收到了广东籍学生李锡予的信,对他的讲课提出了不同意见。钱玄同认真阅读之后,认为李所说有道理,下节上课,当众宣读了李锡予的来信,不仅表扬他,还坦率地承认自己不是广东人,对广东音韵确实是不甚了解。同时,他还希望同学们都能独立思考,对他讲课中的不当之处,多多提出批评与纠正。

语言学家魏建功在《回忆敬爱的老师钱玄同先生》一文中说:

“先生的伟大在‘循循善诱’而‘无拘牵挂碍’的引导后辈。只有我相随十多年才晓得先生这一点美德,是若干旧或新的为人师者所不及!”

“如他对人的称呼:凡是大学里的学生,他一概称‘先生’;等相处熟,才改称‘兄’。”“这些小节上,不知者以为很脱略,实际是极严肃的。一面保持严肃,一面酷好自由;所以先生对我们论学,不但不遏抑我们的玄想,并且还从而助长。……当我注意某些问题,提向先生请益,往往接着的回答都是:‘这问题呀,我曾经注意过。’这样以后,他叙述了自己一段意见。我有时把我不同的意见说出,先生多半说明他不以为然的理由,之后又说:‘不过照你的讲法……’以下就完全站在我的观点上替我加解释,替我想证据。”

钱玄同性情风趣幽默。一次,他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一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钱玄同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齿。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配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学生听了尽皆大笑。

又因为钱说过一句名言:“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1927年,钱玄同四十岁时,朋友为他曾说过的话跟他开玩笑,说要给他出个“成仁”专号,在《语丝》上刊登钱玄同的讣告挽联等。钱玄同欣然同意,又把这个主意告诉黎锦熙,黎锦熙觉得“谑而虐”,玩笑开得有点儿大,并不赞成。但最后讣告挽联挽诗等居然全准备好,真准备刊在《语丝》上,而南方一些刊物上早已把有关《语丝》的要目预告登了出来。钱玄同的一些学生和朋友因此真以为钱玄同去世了,纷纷写信来吊唁,钱玄同看后大笑不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