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逛厂甸旧书肆,二是找朋友聊天。
钱玄同每次逛厂甸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因此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
钱玄同把到朋友家谈天叫“生根”,一聊起来就忘了走或者不愿意走,屁股像生了根似的。钱玄同的老友顾颉刚曾说:“他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有话决不留在口头,非说得畅尽不止。不过他有一个毛病,就是白天上课之外,专门寻朋友谈天,晚上回到宿舍时便专心看友人的信札和新出版的书报,直看到黎明才就枕,可是那时已接近上课时间了。”魏建功则说钱玄同生根的习惯“是早在下午四时,晚或六时,先生提了他的皮包、手杖进了各家的客厅(多半就是书房),坐下了以后,海阔天空的谈起”。
钱玄同常称呼他的孩子们为“世兄”。黎锦熙在《钱玄同先生传》里说:“他的‘小世兄’初入小学时,他在外常要打电话到家里问问,没有事,才放心。他总怕他的‘小世兄’在路上被人家的汽车压坏了。”
不仅对自己的孩子如此,对学生,钱玄同也充满呵护之情。五四运动爆发的当天,大学教授没有参加学生的游行,但表示同情,始终陪着学生一起行走的也有,钱玄同即其中的一位。钱玄同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对学生的赞同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不放心学生们的安危。
钱玄同怕狗,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对此曾有记述。钱的好友刘半农家也养有一条小黑狗,钱玄同每次去刘半农家,如果看见那条小黑狗在门前蹲守的话,必定等刘家孩子把狗引开,才敢进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钱玄同毅然走出书斋,公开宣布与日本同学或日本朋友断绝来往。
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北师大西迁陕西,钱玄同因患高血压,重症在身,未能成行,留在了北平,终日闭门谢客。据他自己说,常满腔孤愤,抑郁难语,“魂忽忽若有之,出不知其所往”。虽然同样滞留在京的好友周作人担任了伪职,接受了伪北大图书馆馆长之聘,但钱玄同却始终拒绝给日伪组织做事,同时将名字改回“夏”,意谓自己乃炎黄之孙,绝非“夷人”,表明永不做日伪政权的“顺民”,并寄语黎锦熙等,说“玄同绝不污伪命”。正应了他自题的生平座右铭: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
1939年1月14日,钱玄同到孔德学校处理李大钊的遗留图书《九通》,把它卖给当时的北京女师大,帮助解决李大钊的子女生活窘迫问题。1月17日,钱玄同忽然右脑部溢血,在德国医院逝世。周作人挽其曰:戏语竟成真,何日得见道山记;同游今散尽,无人共话小川町。好友黎锦熙则褒扬钱玄同为“纲常名教中的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