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寡言君子 9

民国的底气 作者:落尘


王浩则把他在西南联大度过的那段时光称为“谁也不怕谁的日子”,他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论年资和地位,可以说谁也不怕谁。当然因为每个人品格和常识不等,相互间会有些不快,但大体上开诚布公多于阴谋诡计,做人和做学问的风气是好的。例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直言指出教师的错误,而教师因此对这些学生更欣赏。有两次教师发现讲授有严重错误,遂当堂宣布:近几个星期以来讲得都不对,以后重讲。教师与学生相处,亲如朋友,有时师生一起学习材料。同学之间的竞争一般也光明正大,不伤感情,而且往往彼此讨论,以增进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离开昆明后,我也交过一些朋友,但总感到大多不及联大的一些老师和同学亲近。这大概和交识时的年龄有关,但我觉得当时联大有相当的人在为人处事上兼备了中西文化的优点,彼此有一种暗合的视为当然的价值标准。”

当年,西南联大学生中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如云,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起因是一年西南联大校庆,黄钰生谈到三校同人在一起工作和谐应归功于三校具有如云、如海、如山的风度,即清华智慧如云,北大宽容如海,南开稳重如山。西南联大训导长查良钊立即对以“自然、自由、自在”的下联。他解释说,自然是求真不贵做作,自由是同善不尚拘束,自在是无求有所不为。他认为在如云、如海、如山的气氛中,三校同人必然向往自然、自由、自在。

说起梅贻琦的婚姻,他和妻子韩咏华其实早就相识。

1898年11月,张伯苓在天津严氏家馆教授英文、数学、理化诸西学,梅贻琦是张此时的学生;1902年冬,严氏家馆设女塾,聘请张伯苓兼授算术、英文等课,韩咏华因为其家和严家是世交的关系,得以打扮成男孩子的样子,和严家的女孩一起读书。当时男女生各用一边,轮流使用一个操场。韩咏华晚年回忆道:“女生上体育课时,要把通向男生院的门关上,因我年级最小,每次都被派去关门。另外,从女生这边隔着窗子也可以看到男生的活动,这样我就知道了月涵和金邦正等人。”

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后来梅贻琦赴美留学,严家又从日本请来先生教授音乐、手工、日语、幼稚教育等课程,严氏女塾逐渐演变为幼稚师范,于是韩咏华又上了幼师。梅贻琦在美国留学时皈依了基督教,而且一生笃信,归国后一度在天津基督教男青年会任干事,韩咏华幼师毕业后任教于幼稚园,业余时间正巧在女青年会做些工作,逢到邀人演讲等事都是找梅贻琦联系,两人这才算正式相识。交往一段时间后,梅贻琦给韩咏华写了一封信,由同学转交给韩。韩咏华把信给父亲看,韩父说:“不理他。”韩咏华便没有回信。不久梅贻琦写信给韩的同学说:“写了信没得回音,不知是不愿意,不可能,还是不屑于……”韩咏华又把梅贻琦的信给父亲看,不料这次父亲说:“好,好,文章写得不错。”两人于是开始通信。1919年,梅贻琦和韩咏华由牧师证婚,在北平东城基督教男青年会举行婚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