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人看来,历代后妃干政的虽然多,但绝大多数都无碍大局。在皇子或者皇帝小的时候掌权一阵子,等皇子长大了,当妈的无论情愿与否都会归政,差别只不过是活着归政还是死了归政,做儿子的总归活得比老娘命长。而在历史上基本上也是后妃当政国家不乱,皇嗣仍可继承皇位。而权臣干政,则很有可能改朝换代。
自汉朝结束到唐朝建立以来的数百年间,大部分都是权臣了结了皇帝取而代之的。远的不说,就说近的,隋文帝是北周的权臣做了皇帝;大唐皇朝开国皇帝李渊也是从隋朝的大臣起家的,所以李治防长孙无忌,不防老婆。
而在唐以后的朝代里,即使有武则天的案例在前,仍然有许多皇帝宁愿把权力交给自己的老婆代管,而不会交给权臣。
龙朔二年,在发生上官仪事件之后,高宗每天上朝视事时龙座后面都加上了一道帘子,武则天隐身其后,仿照隋文帝上朝独孤皇后在旁的前例,甚至更进一步,从殿后走到殿前。
在皇帝活着时皇后参与朝政的先例有不少,但公然走上朝堂则是从武后开始的。帝后共同临朝听政,这旷古未有的场面哄动了天下,从此,“二圣临朝”的时代开始了。
当武则天以为对手已经全部消失的时候,忽然发现新的对手又出现了,新对手正是她的长子李弘。
皇太子李弘一直是作为皇朝的继承人来培养,武则天开始对此并没有异议,还觉得非常高兴,毕竟李弘是她的长子。由于身体不好,高宗经常去洛阳疗养,每一次都是将军国大事都交由“太子监国”,让李弘留在京城。
因为李治反复无常的性格、好色无度,再加上上官仪事件,武则天事事不敢放松,最怕李治脱离自己的视线。她一直紧紧地跟着李治来回于洛阳,无意中疏忽了与长子李弘的感情培养。也许当时在武则天的心目中,自己的亲生儿子自然是和母亲站在一条线上的,然而她想错了。历史上凡是强势而获取权力的母亲,都同名正言顺应该得到权力的儿子不共戴天,哪怕是亲母子,哪怕曾经何等相亲相爱。
有时候我们不能用一个女人的眼光来解读那些称制的女主,认为她们牺牲了亲情、爱情是一种悲剧,做不成好妻子、好母亲是一种遗憾,再成功也有亏欠。不,对于投身政治的女人们,只能用政治眼光来看她们,不能用母性来要求她们,而应该用帝王心理来解读她们。如果你当武则天是一个皇帝的话,你就不会觉得她的行为有多么地令人吃惊了。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历代帝王是好丈夫乎?好父亲乎?好兄长乎?
李隆基亲手杀了三个亲生儿子不是他的悲剧,真正的悲剧是他杀第四个儿子李亨时稍手软了些,换来的是李亨乘“安史之乱”自立为帝囚禁他——对于李隆基而言,再不能发号施令,再不能万金起骊宫,再不能随心所欲一呼百诺,才是他的悲剧,而非失去爱情,失去亲情。对于帝王来说,婚姻和爱情永远排在政治与权势之后。
武则天身上残留的母性和女性气质,早在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磨得差不多了。当眼前出现目标的时候,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除去障碍,就像少女时代的她面对狮子骢时紧张地考虑用哪种工具来驯服它,铁鞭、铁锤,还是匕首?
面对权力越来越大的儿子,武则天感到了紧张。
权力如同罂粟,一旦品尝就会上瘾,无法自拔至死方休。
十二年无人问津的才人生涯,三年绝望苦等的尼庵时光,数年极尽屈辱的侍女生涯,被迫杀女而固宠的痛苦时刻,被大臣当庭羞辱曾服侍父子的经历……对于武则天来说,大权在握,天下万民伏首称臣,生杀予夺存乎一心的感觉,才是美妙之至,如登仙境。
这样美妙的感觉尚在品尝中,却要吐出来让人,真是令人不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