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接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 1

鸿踪照影 作者:杜国玲


先去五祖寺。因为我们是从安徽过来,方位在东,先到东山五祖寺是顺理成章。

五祖寺位于距黄梅县城18公里的东山,整个建筑群建于山之阳,周筑石墙。由寺僧唯德引导,将全寺一一走遍。从山门一路上行,经天王殿、大雄宝殿,在放生池的上方,依山建有两排殿亭,第一排三座殿一字排开,从左至右依次为圣母殿,毗卢殿、娘娘殿。

居中的毗卢殿很有特色。面阔3间,进深3间,左右后三面墙均采取石砖垂檐,左右垂檐层次尤多,上面向里缩进,再垂檐,犹如两层楼阁。前墙外形如牌楼,上塑飞禽走兽和八仙过海图案,正门楣上嵌一块刻有“西来四叶”石匾。正门左右对称有硬山式假掖门,设计特殊,亦佛亦道,殊奇。毗卢是佛之法身如来的名字。圣母殿内供奉弘忍生母,娘娘殿又称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

在这组十分精美的建筑之后,第二排殿宇建在山腰更高处,依次为祖堂、真身殿和法雨塔。

真身殿位于毗卢殿后,地势高了一米多。殿分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设左钟右鼓亭,造型四方,相互对称,内与正殿相通。中间为正殿,前有12级石阶,门前两旁大柱盖顶,殿上方挂“正法眼藏”巨匾。殿后部正中是由四方石塔组成的法雨塔,左右有侧门可入内。青灰石砌成的塔壁四周之上有数以百计的小佛像。

此塔原供奉五祖真身,毁于民国十六年(1927)四月。1985年重塑了弘忍像,安置塔内,以供香火。唯德用随手所携钥匙开了石塔侧门,带我们进去看了端坐着的五祖塑像。

此塔原在讲经台下侧,始建于唐咸亨五年(674)。是年,弘忍命弟子玄赜为其“起塔”,至二月十四日,忍问“塔成否?”赜答“功毕”。弘忍圆寂后,弟子依塔建佛祖殿,现为真身殿。此殿建成后命运多仲,屡建屡毁,其中由宋至清五建五毁,现建筑为1984年重新修成。

从寺西过三佛桥,经东坡“流响”岩刻及龟池、法泉,再东折,顺名为通天路的石阶,可直达五祖大满宝塔。其上正南面刻有神龛,龛顶上方镌刻“五祖”文字,龛洞右刻“大满”,左刻“宝塔”等字,上置刻有五条横凹沟形线的长形圆石,最上为宝珠顶刹。民国十六年(1927)四月弘忍真身遭毁,民国二十一年(1932)建五祖大满宝塔,埋葬其舍利(骨灰)。

由五祖大满宝塔再往上,就是位于东山中岭岩石之上的讲经台,相传弘忍生前常在此说法,但现今所见那方专门用砂岩条石筑成的石台,则始建于北宋。讲经台与山脊相连,左有登台石阶,右侧陡壁悬崖如万丈深渊。站在讲经台,视野豁然开阔,迤逦青山与纵横阡陌组成,一幅广阔绿原图。此山虽海拔四百余米,但于广阔平野之上,顿觉孤峰突起,登临巅台也如跻身天界。

从讲经台往上便是白莲峰、舍身崖,往东经林间小径而下,沿途奇崖异穴与禅宗遗迹如天花般散落于山隅各处。

先到桃源洞。洞外松杉茂密,环境清幽。洞内宽11.5米,深9.4米,后部不足人高。据说北宋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三僧在五祖法演门下时,常于此洞中夜话,故又名三佛洞。

再往下不远便是授法洞。传说当年弘忍初入东山,此地原为山窝,有五显神争其地,以飞石击之,巨石由左方、右方、正方与上方飞来,祖用手分别一指,巨石堕于左、右、后与上方,遂成一洞,故名斗法洞或指石洞。迄今覆盖于上方的巨石之上,还留有五指手印。洞暗无法骤辨,经唯德指认,仰头细察,方见暗碣洞顶之上有用白色勾勒出的手掌轮廓,五指伸展,是只巨手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