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林徽因随父亲在上海登上去往法国的邮船。一路海航旅程给林徽因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无垠之广天,空阔之深海。她时时便立在船头甲板上,远眺大洋的彼端。彼时,她亦在心中隐隐种下一个念头。她理应要成为这广天广地之间的殊胜女子,理应不能庸碌一生。
是,她是果真会丰盛而热烈地度过这一生的。
5月7日,邮船抵达法国,但林长民父女转道去了英国伦敦,居住在阿门二十七号。两个月之后,林徽因随父亲漫游欧洲大陆。从巴黎到日内瓦。从罗马到柏林。谁人知,一个弱小女子,就这样在漫长行途之中,日渐长成了铿锵热烈的样子。
九月,父女二人回到伦敦。林徽因以极好的成绩考入了St. Mary′s College(圣马丽莉学院)学习。这个9月,看上去极平常,实则对林徽因而言又很不寻常。这不单单与她入学有关,更与那个本身在美国却突然在这个9月漂洋过海来到伦敦的热烈男子有关。
他,便是徐志摩。
旅居伦敦近两年的时光,实在是极佳美的。周身集聚的人皆是极有风趣极有才华的人。林长民德高望重,所交之人纵使远在英伦依然是在各自圈子里身份煊赫的人物,其中便包括浙江海宁富商徐申如之子徐志摩。
是年10月,林徽因遇见徐志摩。
徐申如希望儿子徐志摩能够子承父业,遂将他送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徐志摩本意亦是希望学成归家,但时日长久之后,他意志发生转变,对经济学兴趣渐丧,却迷恋哲学家罗素至不可自拔。因此,在即将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只身去往英国,意欲投奔罗素门下,作罗素门生。
但徐志摩的运气是极差的。他来到英国之时,正是恰逢罗素去往中国之日。与罗素擦肩,令他极失望。但此时,他结识了作家狄更斯,恰似是万般黑暗之中的一束暖光。在狄更斯的介绍下,徐志摩辗转来到了康桥皇家学院学习。于此落定。
那日,他来到林家拜访林长民。敲门而入,与林长民相见。有些人只稍三两句话,便知道是要成为自己贴心人的。林长民和徐志摩便是如此,纵使二人年岁相差不少。林徽因后来曾回忆说:“不用说他和我父亲最谈得来,虽然他们年岁上差别不算少”。
他们之间甚至有段私趣掌故,说是二人曾互写情书。林长民以有室男子苣冬自称,徐志摩则扮演已婚少妇仲昭。鱼雁往返,倾诉思情。只是后来见着她,他再来林家时,心思已全然落在了她的身上。
那日,她梳着两条及肩小辫,着一身素雅衣裳,安静立在父亲身后,凝视门前来客,凝视他,徐志摩。彼时,徐志摩一眼就看到她。那是一种怎样的初初印象,微细之处,世人难知。但可猜想,徐志摩心中定是极欢悦的。不用说话,只静默看她,就欢喜难耐的那一种。
所有的爱,大约都是生发于一种不经意的微喜。譬如他与她,初见在伦敦的冽冽日光下。那一见,他心便就被她攫住,不能自拔。
有些人,
天性倜傥风流。
一旦爱住,
管他春夏秋冬,
日居月诸,
时岁荣枯。
这一年,她十六岁,他二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