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二:风物徘徊忆乡愁 烟云过往传乡情(1)

品读苏州 作者:嵇元


宋镇豪

2008年9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北京接到一只从苏州打来的陌生电话,电话里的人自我介绍是新华日报驻苏州站记者嵇元。他谈了个人的经历,说起去年4月无锡开了个吴文化与“阖闾城”遗址的学术研讨会,他因常驻苏州,未能参加那次会议,但看到会议的一些新闻报道后,想和出席会议的北京、杭州等专家核实一下有关情况,他知道我也参加了,就打了这个电话。我感到这位记者很率真,他作为新闻人对春秋吴国历史如此执着,表明了他对新闻真实和对这段历史的求索。电话交谈中,我知道了他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我也出生在苏州城,可以引为未曾见面的家乡朋友吧。后来他又多次打电话来请教一些问题,不少是和吴国历史有关。2009年我因会议路过苏州,终于有缘相约见了面。他又说起无锡那次会议的一些报道,有他自己的看法的,但因不是历史或考古专业人士,他打算用自己的方法写点东西。

2013年初,嵇元给我寄来了一本他写的书,叫《走读苏州》,挺厚。作为一本从景点名胜切入介绍家乡历史文化的比较全面的书,我读了觉得还是蛮有看头。听说此书出版处后一年多即加印了四次,在国内两家大的购书网上有几周列为类别十大畅销书,这也是为宣传苏州出了一份力,是值得祝贺的事。

2015年7月,嵇元又打电话给我,说是又写了一本《品读苏州》的书稿,有一百多万字,请我写序。我吃了一惊,《走读苏州》出版才不过两年来时间,他怎么又创作写下那么多字啊!我当然要为他高兴,于是就答应下来了。书稿发给我,因为是写家乡苏州,所以我虽然学术科研非常重,精力有限,但还是粗粗看了一遍。

这本《品读苏州》的书稿,也可以说是《走读苏州》的姊妹篇。我看了这本书稿,感想如涌。

这本书应该属于散文集范畴,或可称之为informal essay类的漫笔。一般的散文集,通常是作者将平时在报章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集中一下,一篇篇累积再编,名曰成书,却是如一盘珠玑的集锦式作品集,互相间的关系未必很强。而《品读苏州》虽篇幅字数如此之多,但显然不是单纯的随感漫笔,是有内在的文识架构的,好像一幢华屋,或为门窗,或为台阶,或为厅堂,或为花园,全书看完,有了整体对苏州的大观。作者显然握有地著性的笔触节理,当初写《走读苏州》是从姑苏古城阊门这一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写来,走笔如涟漪般荡出,直点厾到远在长江边的苏州属下张家港香山遗景。那么,这本《品读苏州》,就是从大海和苏州的关系远远近近地摇入镜头,然后长江,然后大运河,然后太湖,然后护城河,然后古城,然后闾坊街巷,然后商铺市肆、文化广场、然后苏州百姓,然后苏州人的生活,然后和苏州的茶馆、酒楼、园林、寺观、吴歌、弹词、刺绣……和苏州人有关的风物节俗、四季烟云……一路谈下来,最后讲到了苏州人的吃,吃些什么,怎么吃,吃的背后有些什么老话合乡情,笔触从海边远远划起,最后近近落到苏州人的筷子上,这架势不仅宽博,而且细腻,还有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那种苏州人特有的温文尔雅与你说事的劲儿。等到你看完,才恍然觉察,原来嵇元领了你走进苏州的内部,寻找风物深处过往的乡愁,解读烟云背后隐现的乡情,这是一本精构覃思、内容非常宏富的大书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