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端午节祭与祭祀泛滥(2)

写在历史的边上 作者:王学泰


像这样祭祀当然不止上述那些。从开天辟地、抟土造人的盘古、女娲开始,我们可以往下数。炎黄二帝最热,国内有数处在祭祀;帝喾、颛顼等在“五帝”中知名度较低的也在安阳开祭,神农、伏羲,尧、舜、大禹、周朝祖先后稷等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圣王”几乎都有祭坛。其他如文武圣人、药王、医圣、书圣、诗圣,乃至海神妈祖等也会年年享受人间香火。这些祭祀,如果只是民间风尚,虽然有悖于勤俭,但文化多元,似乎不应过多干预。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大多祭祀都是官员在主持、操作,即使有些是民间协会承办,其间也有官员的身影。

祭祀泛滥,消耗了多少精力,浪费了多少国帑,至今未见统计,但通过电视所展示的规模来看,这个数字绝非小数,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古代地方官有义务率领本地乡绅民众祭祀与本地有关的鬼神,因为古代专制体制,政教合一,官吏身兼三职,他既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官,也是百姓的父母和师长,因此带领人民祭祀是他的职责。正像逢年过节大家长带领本族子弟祭祀祖先一样。《礼记·祭统》开篇就告诫官员:“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所谓“教化”正是通过祭祀等一系列有关“礼”的活动实现的。

现代社会的官员的身份变了,他是受人民之托,替大家掌握公共权力的。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引言”中规定了中国人民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以无神论为其思想基础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政府怎么能把祭祀作为自己的职责呢?古代官员要在祭祀中全面贯彻封建专制的意识形态的。祭祀可以“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礼记·祭统》)。总之封建制度伦理在祭祀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对此,我们怎么能熟视无睹呢?

有人说:“现在对祭祀不要那么认真了,无非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化游戏,它有利于吸引眼球;搞好了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嘛’。”其意很明显,就是我们虽然不相信这一套,现在不过是操演一下,吸引一下海外对此有兴趣的投资者罢了。这更是错误的。且不说这样违反祭祀的根本规则,因为“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礼记·祭统》);另外,在现代文明中不同的信仰者是懂得互相尊重的。有神论者、无神论者、不同的信仰者之间,在文明社会里都能和谐相处。把事关信仰的祭祀活动当作一种文化手段、把文化当作吸引资本的手段则是对对方信仰的亵渎。这样的“文化”是伪文化,伪文化如何能催生正常的经济呢?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