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龙场悟道的知与行(2)

贵知行 作者:贾天兵


龙场悟道既是王阳明此前人生积累在特定环境下爆发、突破的结果,也与王阳明当时在龙场的一些经历有着根本的关系。此时一直以追求成圣为目的的王阳明走入了人生最低谷,当时龙场驿自然环境恶劣,王阳明甚至为自己准备了一副石椁。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不断思考“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后来他的随从病了,王阳明不但亲自为他们砍柴烧水做饭,还给他们演唱歌诗和家乡的曲子,终于让远在异乡的随从们从疾病痛苦中解脱出来。正如杜维明所说,此时的王阳明“大概非常清楚地知道,圣人不论多么与众不同,还是必须应付外部环境。他不可能单枪匹马创造出一个新环境。于是,他冥思苦想的中心问题就是改变外部世界,有所作为的意义。”“在这样的处境之下,他努力探索新的方式,以便能够同他的环境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他进而相信,同外部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取决于自身内部根本的改变。因此,摆在面前的紧迫任务是达到自我净化;或者说,超越一切形式的私欲。”正是通过这样发自内心并以改变内心为目的的不懈努力让王阳明迎来自己的悟道:一日中夜,阳明忽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跃然而起。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于外者,误也。正如王禹卿指出的,“此阳明入道之始”。

悟道以后,王阳明的内心世界有了极大的变化,此前他认为落后的当地土著生活在他眼里也有了“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污樽映瓦豆,尽醉不知夕。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的意义。他甚至教当地穴居的少数民族建房子,少数民族学会以后也主动地给他造起房子,他和土著的关系日益融洽,做到了《中庸》所说的“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让他在实际行动上开始走进自己一直所憧憬的圣境。

可以说,没有龙场的这一番被王阳明自己形容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的特殊经历,就不会有他的龙场悟道。

悟道以后的王阳明有了极大的改变,他一方面不断强化修养,一方面勇于任事,这不仅令他的心学日益完善,还让他建立了人所不及的功勋。

在此也略举几例,对悟道以后的王阳明做一个简单的呈现。

王阳明离开贵州以后获得的第一个官职是江西庐陵(今吉安)知县,当时这里是一个人民困苦且又喜好诉讼的地方,历任地方官对此极为头疼。王阳明到任以后,一方面建章立制,一方面对百姓进行开导教化,结果没过多久就实现了“浇薄之俗,渐成笃厚之风”的转变。

从庐陵任上离开之后,王阳明的职务屡有变化,但渐渐地领兵作战成了他人生的主基调,他也由此成为文人带兵并建立巨大功勋的第一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在王阳明的军事生涯中,最令人称道的事就是他仅用43天就平定了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兴起的叛变。宁王开始起兵叛乱的时候,王阳明正在前往福建处理兵变的路上,当时他仅能调动几千人的兵力,而朱宸濠则号称有10万人马。

还没有接到朝廷命令的王阳明知道宁王叛乱的消息后,决定先打乱叛军的计划。

王阳明首先安排人仿写了一些朝廷的公文,声称朝廷已经知晓宁王造反并派出大军前去围剿。他设法让朱宸濠的叛军查获了这些假公文,结果叛军因为畏惧担心而没有直接进攻南京,缓解了危机。之后,王阳明一面继续用计扰乱朱宸濠的军心并离间朱宸濠和他的谋士及主要将领的关系;一面连续上书朝廷,奏明宁王已反请朝廷出兵镇压。

朝廷接到王阳明的奏折后,要求南方各地地方官员配合王阳明剿除朱宸濠的叛军。王阳明没有急于攻打南昌,一直等到朱宸濠前往攻占安庆时才发兵宁王后备空虚的南昌大本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