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助袁叛光绪,巧治东三省(2)

民国课堂:军阀总统 作者:温菲菲


一旦投靠了光绪阵营,很可能理想没有实现,就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在徐世昌的劝说下,袁世凯动摇了。当晚,袁世凯奉光绪密旨出宫时恰好撞见荣禄,向荣禄全盘托出事情,9月21日,光绪被软禁,持续了一百零三天的维新变法就此结束了,而袁世凯则得到了受慈禧重用的机会。

袁世凯得到重用,徐世昌的仕途就更加平坦了。不久,徐、袁二人因平定了山东的“匪乱”,促使清廷和德国议和,立下了不小的功绩,袁世凯授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徐世昌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接近慈禧的机会。凭借出色的才华和众人的推举,1906年,徐世昌终于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被朝廷派往东北治理三省之乱。

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发源地和蓬勃地,历来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重视。顺治十年(1653年)以后,清政府为了抵御沙俄的入侵,维护“龙兴之地”的地位,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以军、政一体的模式对东北地区实行封锁统治,这样一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使东北地区的资源得以保存,但却极大地限制了东北的发展。清朝初年,大量汉人从东北逃亡,耕地荒废,“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全无可恃”。

19世纪末,来自沿海的列强入侵令清政府应接不暇,沙俄趁机侵略东北,与清廷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使东北丢失了一百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也趁火打劫,占领了辽东半岛等地,大量城镇成了边疆防御的城堡,人烟稀少,没有商业中心,只有“鸦片是历年进口的大宗货物”。

1906年9月,朝廷以查办“目的事件”为由派徐世昌前往东三省,实际上是命其对东北三省政治、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徐世昌一行在东北历时三个月、行程数千里,终于在当年12月初返京,向朝廷提交了一份数十万字的报告,针对东北现存问题提出了非常翔实的解决方案。第二年三月初八,徐即以东三省总督、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东三省。这一次,他终于从袁世凯的背后走出来,成了幕前的一把手。

基于对东三省的了解,徐世昌到任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政治体制、大规模收权。他收回三省将军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在各省设行省公署,各设总督一人统管行政事务,而三省将军府的事务则全部收归三省总督之下,也就是说,政治体制改革之后,徐世昌基本上已经成为东三省之王,拥有统领东三省的最高权力。

实际上,在徐世昌前往东北之前,他和袁世凯已经感到北洋集团与清朝贵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后来袁世凯被罢免回老家疗养,由于徐获得了东北三省统治权,为北洋势力的向北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才使得北洋势力未被消灭。

徐世昌对东三省的吏治进行了整顿。他在任期间,不拘一格聘用人才,促进了大量外地人才的涌入;整顿官场风气,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上任几个月间查处数十件贪案,上百贪官被革职查办,一时间东北风气纯明,徐的雷厉风行也誉满天下。

徐世昌接手东三省时,东三省财政均处于赤字境地,几近破产。他上任后,整理财政,设立银行,鼓励实业,引进外资,不到一年就把东三省的财政烂摊子收拾妥当。在徐世昌的努力下,几年内,东三省官办银行在国内开设分号七十余家,商办银行开设十数家,促使中国成为最早加入世界银行组织的国家之一。

徐世昌在东三省的功绩是全方位的,他主张广开商埠,鼓励外贸互市,鼓励发展农业、实业,兴办近代教育,建立了沿用至今的巡警制度,并在主权问题上对日、韩、俄保持强硬态度,暂时性地保护了我国领土的完整。在东北,徐世昌的政治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也正是有了这些基础,才使他日后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变得顺理成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