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中出来,袁世凯在宫门口正好撞见他的恩师荣禄。荣禄问他:“这么晚了,慰亭来宫中作甚?”这时,袁世凯的万人军队正停留在皇城之外,选择光绪还是选择慈禧就在一念之间。如果在金銮殿上,袁世凯还在犹豫不决,见到荣禄之后,他的立场就已经明确了,在荣禄的追问下,袁世凯告知了事情的始末。9月,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康有为、梁启超只能逃到国外,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惨遭杀害,持续了三个多月的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事情上,袁世凯并非后人想象的那么冷酷无情。戊戌六君子被杀后,他曾在给徐世昌的家书中写道:“此非弟卖主求荣,实缘荣禄是余恩师,遂使忠君之心,而被天良所战胜,断送六君子之命,弟之过也……若然拘囚太后,后世又将责弟助君为不孝也。”
从他给徐世昌的家书中我们看到,袁世凯其实是处于两难的境地,对于戊戌六君子的被害,他也亲口承认是自己的过错。
因为帮助了慈禧,袁世凯得到了朝廷很高的待遇,他的仕途也越来越顺利。1899年,山东义和团起义,义和团打着忠君爱国的旗号,焚毁教堂,杀死洋人,当时山东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义和团的兴起让德国头痛不已。起初,慈禧因义和团杀洋人灭洋人,感到心中大快,对义和团没有进行强有力的镇压。袁世凯任职山东巡抚后,发现这样一来就激化了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为了尽快平息与德国的矛盾,袁世凯对义和团进行了镇压。
但另一方面,袁世凯也不是完全维护洋教徒。他以保护的名义把西方教会集中起来,实际上是加强对其监管,防止其在中国再生事端。这个做法尽管引起了驻扎在山东的外国使臣的不满,袁世凯却仍旧强制执行。慢慢地,在袁世凯的治理下,山东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局面。
可以说,在处理山东复杂局势上,袁世凯做得相当圆滑。一方面,他通过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了清廷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以保护的名义限制了洋教徒在山东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案的发生。
义和团在山东的活动被限制,他们转而攻入直隶,直逼京城。义和团随后杀入天津、北京,这反而给袁世凯带来了极大的机会。义和团所到之处必切断当地所有电线,这样一来,南方各省与逃至西安的慈禧之间的联系就被切断,各省只能通过袁世凯这个“中转站”向朝廷汇报政务,朝廷也只能通过袁世凯向南方各省下达命令。这个时期,袁世凯利用各省与中央政府通讯不便的时机,将山东的补给饷银送到西安,解决了朝廷官僚们的燃眉之急,不仅得到了慈禧的感激和赞赏,连袁的反对派也对他连连称赞,一时间,清朝廷形成了一边倒支持袁世凯的局面。
袁世凯在山东的出色表现使他进一步得到了朝廷的提拔。1901年,李鸿章弥留之际,极力举荐袁世凯接任自己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职务,与其他各省不同,直隶省紧邻北京,其地位比任何一省的总督都高,几乎等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担任直隶总督期间,袁世凯“一手拿金子,一手拿银子”,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甘心为其奔走的人才,被袁世凯贿赂过的人上到慈禧太后王宫贵胄,下到普通官员宫女太监。袁世凯也因此备受后人诟病。
袁世凯善于用人,更善于收买人。他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苦心经营着自己的关系网。担任直隶总督期间,袁世凯也曾遭到过反对者的弹劾。但是,上到慈禧下到太监都被袁世凯收买,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对者弹劾袁世凯实在是螳臂当车,毫无作用。
袁世凯把持朝政多年,直到光绪、慈禧相继去世,幼帝溥仪即位,一直对袁世凯心怀不满的摄政王载沣才下令革除了袁世凯的职位。1908年,袁世凯回到了河南老家静养休憩,等待再次出山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