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最后的决战开始了。
燃烧的烈日与汹涌的炮火一起沸腾在战壕之上。吐着火舌的机关枪管已经被子弹烧得通红,身上落下如雨的汗水,几乎可以在战壕中与鲜血一起流淌成河。
守军的防御工事又一次被轰开。赵登禹扒下了战衣,裸露出胸膛上一道又一道的伤疤,他举起红缨战刀,向着战壕中的将士呼喊:“兄弟们,最后的时刻到了,拿起大刀,背上手榴弹,给我杀啊!”
赵登禹身先士卒,扬起大刀向着冲来的鬼子奋不顾身地砍去。战士们见到将军已经赤膊上阵,更是争先恐后地与鬼子白刃相接。惨烈的白刃战再一次上演,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向着侵占自己家园的敌人,作出最为凶狠的反扑。
日军的坦克开来了,轰鸣着撕开防线,有将士全身捆着手榴弹扑向坦克的履带,与之同归于尽——“最后的防线,是我们的血肉之躯!”
在这片平原广袤的战场上,高扬的烈日似乎也被溅起的鲜血染红了,远远地向大地滴下血来。这场惊天动地的战斗,将赤裸的天宇,震颤得满目疮痍。
二十九军的勇士们在赵登禹的带领下,凭着超人的意志,打退了一波一波的敌军。日军不得不重新集结,准备包围后的歼灭战。
赵登禹接到军部的调令,命令赵登禹退到大红门方向,集结再战。
大红门,是佟麟阁英勇牺牲的地方。赵登禹让军队一面突围,一面寻找佟麟阁副军长的尸身。
而日军已经窥探出了二十九军的动向,在大红门一线布置了严密的火力,阻击回撤的赵登禹部。
为了激励全军将士奋力突围,赵登禹不顾卫士的劝阻,执意在车上指挥战斗,当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的御河桥时,日军的机关枪和炮火如潮水般淹没了赵登禹的汽车。赵登禹被士兵从车中救出来时,已经俨然一个血人,但身负重伤的他依然拔出了大刀,率领部队冲锋。
血战之中,一颗炸弹在赵登禹的身边响起,炸断了赵登禹的双腿。“快救将军!”战前将待产妻子托付给赵登禹的那名将士挥舞着砍刀,向前来击杀赵登禹的日军狂砍而去。
赶上来的士兵欲将浑身是血的赵登禹拖走,赵登禹口吐鲜血,壮怀激烈地说:“不要管我了!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只是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战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让她老人家放心吧!”
在他身边有一个人倒下了,就是那位将妻儿托付给他的战士。为了保护赵登禹,他英勇地一连砍翻了七个鬼子,刀刃已卷,最后血满征衣,英勇就义。
始终坚持不流泪的铁血男儿赵登禹,终于流下了滚烫的热泪。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中的大刀插在了黑紫的焦土之上,双目圆睁地怒视着敌人,最终停止了呼吸。
二十九军的数千名战士,在牺牲的两名统帅的感召下,舍生忘死,怒杀敌军,最终大都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最为壮丽的挽歌!
赵登禹将军牺牲后,举国悲恸,宋哲元更是捶胸大哭:“断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 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一把插在战场上的大刀,刀刃如锯,绽开卷起。刀尾红缨飘荡,灿若旗帜。这是赵登禹将军最后的战刀,成为树立在岁月之中,祭奠英烈们无字的丰碑……
历史不容淡忘,烈士的忠魂光耀古今。在沧桑的中华大地上,那一道道永不干涸的血泊,还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依然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往事。那些时刻,那些场景,我们永不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