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网站的建立,是为了方便网民加强自己和朋友、同学、亲属、家人的联系,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分享快乐的照片,发布心情写照,并记录各种事件,这些活动不会产生什么经济效益,扎克伯格一开始也没有意识到它会有什么商业价值。他并不迷恋金钱,也没有资金上的压力,弃微软的高价不顾而将发明的音乐软件免费上传,就能说明这一点。他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到互联网中进行交流分享,自然而然地建立了Facebook。然而Facebook带来的经济效益,既在他的预料之中,又在他的意料之外。
估值达1000亿美元
作为一个社交网络站点,Facebook引发了互联网领域的一场新潮流。2004年底,它的注册人数突破了100万,这些未来精英带动了整个美国互联网的发展,更加快了社交网络的成型。年轻人向往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已经逐步地公开了未来精英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面,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未来精英的一部分活动,人力的资源价值也在Facebook中逐步累积。和前些年建立的社交网站LinkedIn相比较,Facebook更加年轻化、精英化(相对互联网技术),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Facebook的估值变化(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Facebook的价值与日俱增,但扎克伯格从未起过要出售Facebook的念头,尽管他参与过无数次这样的会议,他只是好奇对方会怎么评价Facebook。他不想出售Facebook,也不想用它赚钱,他的眼光更远,他要让Facebook勾住全世界的眼光。据报道,2006年Facebook拒绝过一个7.5亿美元的收购条件。最初,Facebook不需要太大的花费,它用的是免费的开源软件,只是租用了服务器。随着注册人数的逐渐增多,扎克伯格和伙伴们不得不经常去增加新的服务器,以备不测。除了维护服务器必需的资金,还有日益增长的雇员的薪水,开支越来越大,扎克伯格不得不考虑公司的资金问题。
2007年,微软出资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 1.6%股权,同时为Facebook销售网络广告,以进一步加强双方2006年开始的市场营销合作关系。尽管微软对收购整个Facebook很感兴趣,但此事并无希望,因为其创始人扎克伯格希望保持独立。微软的注资再次体现了美国商界的名言:如果你不能打败对手,那你就加入对手。很明显,微软在社交网络上已经败给了Facebook,只好以较高的代价加入到Facebook的阵营,这时Facebook的市值已达150亿美元。
2010年,高盛将Facebook的市值定为500亿美元,并开始着手对Facebook的股票进行私募发行。消息传出后,一夜之间,Facebook的股票变得炙手可热。有人怀疑Facebook的价值已经开始出现泡沫,但是不管是否存在泡沫,在Facebook还没有公开上市前,Facebook已经是黄金遍地。Facebook变成了投资者的摇钱树,投资者们如同房地产开发商,拿着大把钱去跑马圈地,希望在这一社交网络高级社区中分享一块黄金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