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路
玛格丽特·罗伯茨在凯斯蒂文和格兰瑟姆女子文法学校上学期间,有过两位著名的校长。她对其中一位敬重有加,对另一位却鄙夷不屑。对两位校长截然不同的态度主要是因为玛格丽特本人不喜欢屈尊俯就,与校长产生了一系列意愿冲突。而这种不愿屈尊俯就的态度正是玛格丽特的性格特点,即使在她从政后依然如此。
1936年,玛格丽特进入凯斯蒂文和格兰瑟姆女子文法学校读书时的校长是格拉迪斯·威廉斯小姐。她是曼彻斯特人,个头矮小,活力充沛;从1910年建校之初起她就一直担任校长。20世纪20年代,她在学校一次授奖日演讲中提到了自己的愿景,这个愿景后来也经常被人引用,以教育之后各届女生:“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女孩子培养成老师或打字员,更不是家庭主妇;而是竭尽全力地把女孩们培养成有能力并渴望为全世界的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这种愿景可能深深地吸引了阿尔弗雷德·罗伯茨。1941年,他就已经做上了文法学校的校董,开始管理学校,也开始管理他野心勃勃的小女儿。文法学校的奖学金、格拉迪斯·威廉斯小姐的热情和感染力以及她的布道说教,都使玛格丽特深受启发。大约47年后,玛格丽特还引用过威廉斯小姐曾做的一段布道。
1976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和我一起在肯特郡参加完周日礼拜,从教堂出来时她对我说,牧师布道讲的虽然是罗马百夫长的故事,但布道却“非常一般”。她继续说道:“实际上真的非常一般——至少和我此生听过的最好的布道相比是非常一般的。”
“你听过的最好的布道是什么?”我问道。
“是在一次仪式上,为纪念我的老校长光荣退休所做的一次布道,”这位反对党党魁答道,“这次布道讲的也是罗马百夫长的故事。我的老校长也把‘因为我是当权者。’这句话作为她布道的文本。她用极富创见的语言解释了这个百夫长对自己的权力拥有绝对自信,同时也深知他的长官也拥有自己的权力。”
聆听完这次布道后几个月,玛格丽特·罗伯茨便和文法学校高层、她的新校长多萝西·吉利斯小姐发生了激烈地冲突。
吉利斯小姐是来自爱丁堡的古典主义学者,她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把她形容为“相当厉害……操着一口和电影《布罗迪小姐的青春》里玛吉·史密斯一模一样的爱丁堡莫宁赛德口音”。据凯斯蒂文和格兰瑟姆女子文法学校校史记载,吉利斯小姐“苛求完美,纪律言明”。吉利斯小姐身上的这些特点本应使她和同样严格自律、追求完美、日后注定成为她最有名气的学生玛格丽特之间,形成自然融洽的关系;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她俩的争执在学校成为一段传奇。
两人争执的主要原因是,吉利斯小姐的职业生涯指导意见和罗伯茨小姐自己的职业规划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玛格丽特告诉校长,说她想在大英帝国的顶尖职业领域中做个佼佼者,而女人想在这种领域获得成功相当艰难。“她跟我说想去做印度文官,”多萝西·吉利斯回忆说,“我表示非常吃惊,并向她指出,这行和当时几乎所有的行业一样,都是以男人为主导的。”玛格丽特却回答说:‘那再好不过。如果我成功了,那么我的成功就是最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