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号”C-47运输机成为委员长座机时,飞机也做了若干“装修”。滑稽的是,这款美国人设计制造的C-47运输机,原本是美国军方为了应“二战”时期越来越繁重的军事运输任务,将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的DC-3民用客机改装而成。所以,“昆仑号”卖给中国时,中方订货指名是要买运输机,美方便把这款从客机改装为运输机的C-47卖给了早先中德合作的“欧亚航空公司”。
但现在蒋介石又频频指名要“昆仑号”C-47运输机当座机,指名要林大纲这年轻人出座机驾驶任务,军令如山,迫在眉睫,“欧亚航空公司”只有紧急命令林大纲,想办法叫技工改装机舱。说是改装机舱,其实也没有伤筋动骨、大动干戈,重庆政府当时也没钱没条件去搞太大范围的改装。然而,既然“昆仑号”运输机时常要拿来做委员长座机,它的机上座椅与相关配件,起码总要有让蒋介石、让随行军政干部与侍从人员有坐的地方。还有一个麻烦问题困扰着林大纲,蒋介石平日坐惯了藤椅,这一时半刻去哪里找飞机上专用的藤椅呢?美国供总统罗斯福坐的飞机,机舱里备有飞机专用的沙发座椅。中国当时没这种条件,怎么办?没办法林大纲也得想出解决办法来!
像“昆仑号”这种C-47运输机的机舱里,只在两边靠窗户的边上,各装了一排可收可放的铝制长条座椅,长形铝制座椅没有靠背,只可供乘员背靠着机舱窗户,两边面对面而坐。如果要出运货的任务时,这两排机舱铝椅,便收拢起来,空出的机舱空间便可装货物。而如果要出委员长座机任务时,就要临时在那两排铝制座椅前方的中间位置,放上蒋介石常坐的一把藤椅。一般飞机的座椅都是用强力铆钉固定锁死的,再怎么剧烈的空中颠簸都可以抵挡得住,林大纲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一层,他把藤椅的4个脚,用铁丝与两旁的铝制座椅死命捆绑住。
林大纲这招铁丝绑藤椅的手法,一直沿用到抗战胜利后,有了供蒋介石专用的“美龄”号座机以后,才有了像美国总统专机上配备的沙发座椅,那张蒋委员长专用藤椅终于“功成身退”。
随着缅甸战场的失利,滇缅公路终究被日军卡断了,在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大后方,在每一颗子弹都必须命中一个鬼子的物资艰困年代,中美空军与“欧亚航空公司”的飞机机组人员,许多奉命投入了通过艰险的“驼峰航线”运补任务,林大纲虽是蒋介石座机驾驶员,也不例外,必须支持这项吃重的运补任务。林大纲不但自己亲上火线承担起飞越驼峰运补的任务,更了不起的是,他艰辛筹建了中国飞行员航空训练班,为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培训了一大批“航空训练班”的子弟兵,为抗战空军培养了一批日后前仆后继的空中运补生力军。1942年夏天,当第一批C-47运输机刚到大后方,中国空军飞行员几乎全部只会开轰炸机和驱逐机,没人会驾驶新型运输机。国民政府的空军只好从“欧亚航空公司”聘请一个飞行机组,到空军担任教练。这一个机组包括机长林大纲、副驾驶盘明、机械员房荫枢、报务员盛棣华等人。林大纲是我国抗战空军第一批飞行员的导师,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子弟兵,日后都成为空运队的骨干。林大纲是航训班总负责人,兼航训班训练安排,换言之,如果不是林大纲的训练调教、身先士卒,“驼峰航线”运补任务中不会有那么多为祖国抗日战争不惜牺牲奉献自己生命的青年烈士牺牲小我,完成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