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完美的苦瓜
每天傍晚,新社许多人家的门口都会摆出若干纸箱。箱子是新的,支棱挺括。箱面是印刷好的格式,收货人、出货人都已填好。再晚些,会有人来收。
箱中是刚摘下的作物。若是寄给行口,比如刘胜雄的苦瓜,收货的会是某个物流公司。农户和物流的关系,可参照淘宝卖家和快递公司的合作:无须每天打电话,快递员固定时段上门,看你要不要发货;若是走“共同运销”,则是农会的面包车来收货,同一时刻,新社跑着好几辆这样的小车,最后,几辆车的农产品集中装入一辆大卡车,连夜行驶,正赶上翌日清晨果菜公司的拍卖,由农民自己选择去哪个市场。大部分水果蔬菜交易集中在台北“一市”、“二市”、“三重”批发市场。当日大部分农作物的最高、最低、平均价、涨跌和交易量,都会及时在网上、电视及报纸公布,农民可尽快获得行情,作为出货之参考。资讯的透明,也对盘商形成制衡。
这是新社最常见的生活场景,像每日下午,街道上升起的蒸馒头的香味一样。农民自己可以不在现场。发货单填着农户的代号、账号,走“共同运销”拍卖后,扣除运费、百分之三手续费,钱自动打入农民的农会账号。上网输入代号,能查到应得货款;如果是寄给行口,行口卖给零售商后,扣除运费、百分之十的佣金,剩下的打到你的户头。运费+ 纸箱,通常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十,加上百分之十的佣金,卖一千块钱,农民能拿到约八百元。运输销售系统的普及与便利,使大部分农民不用担心农作物会烂在地里。同时也有些农民,在开发利润更高的通路。比如网络直销。
农民口中的“果菜公司”“果菜拍卖市场”,正式名称为“台北农产运销公司”,它拥有最大的两个果菜批发市场“一市”、“二市”,中心为拍卖市场,周围是行口,拍卖与零售是两个渠道。行口面向零售商,租柜台并归果菜公司管理。
台湾面积小,物价易受波动。全台蔬果多数集中在“一市”“二市”,尤易造成价格大跌。相对于巨无霸式拍卖市场,小规模的行口价格相对稳定。是以,每个农民都会有若干个固定合作的行口,或盘商。
“农友没有交情,很难相处。”做“248 农学市集”的杨儒门说,假如农民不信任你,任你说破天,给钱也不卖。同时,台湾农业早已市场化,农民对价格非常敏感,家中世代务农的刘昌炀回忆童年:“常看我爸爸和叔叔们讨论价钱是否好,要不要换盘商,但我们不会去问盘商,批发出去的价钱是多少,所以你会发现这是一种自由市场的机制,盘商如果价钱给低了,拿不到货。台湾小,市场讯息高度透明,失去农民信任,会永远退出这个行当。”
如果满足农民的价格需求,又通过信任筛选,这段关系将打上农业社会“天长地久”的印记。许多大盘商的第二代还做盘商,合作的对象由老农变成农二代。刘昌炀的父亲和一位盘商合作十年直至去世,“农业社会,信任很重要。货寄给大盘商是不收钱的,到账期才给。我们只收一个送货单。卖多少,他会告诉我们。我很好奇他们之间为什么没有议价的过程。”
这种合作里,既有农业社会重人情、保守稳固的特性,又有市场经济对价格因素的追求,正是台湾农业既传统又现代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