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军兴,上海和南京相继沦陷日军之手,蒋经国奉命离开溪口,出仕江西。
出人意料的是,蒋经国刚开始任官,居然就被任命为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兼江西省政治讲习学院总队长。在苏联时,蒋经国主要的工作历练是埃尔他金矿场《工人日报》的主编,以及斯夫洛斯克地方乌拉重型机械厂副厂长,并无任何军中资历,竟然能直接任少将副处长。蒋经国的弟弟蒋纬国,德国慕尼黑军官学校毕业,曾在德国任少尉军官,回到中国之后,亦不过跳两级,从上尉干起。兄弟两人所受待遇如此天差地别,除了直属上司熊式辉对蒋经国的另眼看待,只能解释为这是蒋介石对阔别十二载、受尽艰辛困顿的儿子另一种形式的补偿。
二十八岁的蒋经国虽然因着父亲的光环担任赣南方面大员,但他并不恃宠而骄,他在工作上力求表现,且借着家书不断表达他的积极性与洞察力,争取父亲之青睐。
从蒋经国在赣南各种作为观察,与其说他想在赣南建立“三民主义模范区”,不如说他想在这个曾经的中共苏区根据地建立一个以民为本的“小苏联”,或者说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天堂”。在那个共产党仍被当成毒蛇猛兽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也唯有他能受此优遇,在赣南地区关着门搞“没有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天堂”。蒋经国究竟要如何建立一个“没有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天堂”呢?从他给父亲的书信中,可以看出几个重点方向。
第一,在赣南建立一个“统一的青年组织”。1938年3月25日,蒋经国上任保安处副处长两个多月,在致父亲的家书上建议按阶级比例建立一个“统一的青年组织”,他说:“今日中国之青年有热情,而无工作方法与正确政治路线……故统一之青年组织,实非常需要,并为彻底执行民族解放之历史任务,组织分子之比例,应以农民、工人之数量为最多,学生、教员,以及各种自由职业者、商人资本家之数量为次要成分。一切革命青年,凡切实接受本团团章,确能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而奋斗者,皆可加入。”究其本质,蒋经国这个青年组织的组建方向,其实和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大致雷同。
第二,在赣南大力兴办“青年工厂”,使教育与生产相连,训练与劳动并重。他向蒋介石详细说明了这种青年工厂的性质,说:“今已订定该工厂办法大纲:一、本厂收容失业失学青年,在二十五岁以下,以五百人为限。二、本厂资本以三万元为最高额,月息收入备充工人教育家专款。三、本厂产品以肥皂、布疋、毛巾、印刷、棉、纱布、皮鞋、竹器及其他日用必需品等。四、选择优秀青年送往各工商处所属各厂实习,以备将来回厂作指导工作所需。”并希望蒋介石设法拨款给他,“儿自当谨慎办事,使该厂成为训练青年之生产学校”。
第三,效法苏联共产党,强化党员的廉洁操守。为激发公务人员之爱国热情,使人人努力于工作与事业,蒋经国“特规定本行政区公务人员服务公约十二条。一、信仰三民主义。二、绝对服从命令。三、遵守政府法令。四、接近广大群众。五、尊重民众意见。六、实行自我教育。七、爱惜公家物品。八、不怕死不偷懒。九、不嫖赌不贪财。十、不招谣(按:应为不招摇)不骄傲。十一、养成高尚人格。十二、锻炼坚强体格”。要求严格遵守,以维持极高的革命道德标准。20世纪60年代后期,蒋经国在台湾接班,也曾经提出“十项行政革新”,并以类似的信条精神规范台湾的党政军及公教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