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风华 作者:黎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厝于香山碧云寺。消息传开,举国悲伤。作为老同盟会员的父亲悲痛万分,连夜写下《总理纪念歌》:

我们总理,首创革命,革命血如花;

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产生了民主中华。

民国新成,国事如麻,

总理详加计划,重新改革中华。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须推求:

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

总理精神,永垂不朽,

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岁长留。

民生凋敝,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

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

总理遗言,不要忘记,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歌曲写好后,先在中华书局的职工中传唱,父亲又很快把它搬上了舞台。明月音乐会每次演出皆唱此歌,很快就唱遍上海,接着又唱遍全国。广东革命政府通令全国,要求传唱此歌;规定小学生每周举行一次“总理纪念周会”,程序是唱《总理纪念歌》,朗读《总理遗嘱》,“静默”等等,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当时上海还在北京政府“五省联军总司令”、皖系军阀孙传芳的统治之下,但孙传芳迫于形势,也迫于孙中山的巨大威望,心中虽是不满,却也不敢明令禁唱此歌。

后来明月歌舞团出国到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雅加达等地巡演,每次演出,幕布拉开的第一首曲目也是《总理纪念歌》,广大侨胞深受感动,甚至英国贵族也为之动容,肃然起立,行注目礼。当时没有国歌,父亲为了表达自己与全团演职员工以及南洋旅外侨胞的爱国心情,将《总理纪念歌》作为代国歌,按照国歌庄严隆重和至高无上的方式演奏,收到了很震撼的效果。

我的七叔黎锦光那时在黄埔军校上学,在军校的早操晨会上听到这首由二哥创作的《总理纪念歌》,不禁热泪盈眶。七叔在结束短暂的军队生涯后,循着他二哥的歌声来到上海,开始了和父亲并肩战斗的日子。

这首歌直到今天还在传唱,但在台湾,它改了名字,叫《国父纪念歌》,词作者也变了,由黎锦晖变成了戴传贤(季陶)。

南京政府建立后,尊称孙中山为“国父”,《总理纪念歌》也就成了《国父纪念歌》。但查遍戴的著作,未见有其创作《总理纪念歌》的记载。据学者考证,台湾蒋氏父子统治时期,对留在大陆的作家作品都不予具名,蒋介石开展“新生活运动”时还封杀过父亲的作品,可见他对父亲是没有好感的,《总理纪念歌》当然更不愿让父亲署名了。于是,国民党就想起来在党内拥有崇高威望的戴季陶。

戴季陶(1891—1949),名传贤,字季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的理论家,曾任孙中山秘书。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等。戴和蒋介石的关系很深,早在1905年,在日本留学的戴季陶认识了蒋介石,长时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和重用。戴身份显赫,且具文名,国民党在他死后二十多年硬把词作者的身份安在了他身上,《国父纪念歌》也就成了戴的作品。

我们对照《国父纪念歌》与《总理纪念歌》,150个字的歌词只有3个同义词有改变,这无可辩驳地说明,《国父纪念歌》就是父亲所作的《总理纪念歌》。为还历史以真相,也为父亲正名,我们已正式向台湾“法院”提起上诉,并向国民党主席马英九递送了要求调查国民党侵犯父亲知识产权的诉讼通知。现在,案件正在审理之中。我们相信,要不了多久,历史会还原它本来的面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