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印度遭遇中国(2)

三千佛塔烟云下 作者:郭建龙


戴凤冠的姑娘一声令下,从中国轿子旁冲出了一群年轻人,他们很快分成了两拨,一拨带着仿佛永远放不完的鞭炮,另一拨则抬起了轿子。戴凤冠的姑娘如同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有条不紊又故意制造点混乱地指挥着她的人马。舞狮子舞龙的人已经出动了,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红色的狮子翻腾着经过印度车队,青年们抬起神祇坐的轿子拼命颠簸着,他们要把轿子上插的花朵全部颠簸到地上,却又不能把神灵摔下来。有的轿子上花插得松,一颠就掉了,有的插得很紧,到最后还有一枝花顽强地保留在了关二爷的轿子上。

他们又跳又笑,折腾了一个小时,等鞭炮放完的时候,戴凤冠的姑娘也许感觉到小伙子们累了,一声令下,所有的活动都停止了。

歇了会儿后,小伙子们扛起轿子,离开了大塔寺院的大门,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向远方走去,众多的善男信女缓缓地跟着前行。指挥交通的警察们松了一口气,我这才明白过来,活动已经结束了。

中国神祇们离场之后,印度教的神祇也开始离场,他们懒洋洋地坐着汽车,带着不多的信徒离开。在我游印度时,总是被奔放的印度乐曲吸引得想要随风摇晃,但此刻的印度音乐却显得有些无精打采。在他们离去之前,我走到那位不断跟我打招呼的中年妇女身边,向她守护的募捐箱里投了20个泰铢,她笑得更甜了。

当他们都离开后,我望着突然空荡荡的大街,才知道我见证了一次“当印度邂逅中国”的场景。对于中南半岛而言,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因为这样的邂逅已经有几千年了;可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初见者,却第一次意识到东南亚特别是中南半岛这一块巨大区域在历史上的地位:它继承了印度的宗教、贸易和中国的文化、政治,在这里,两个超级文明相遇了。

当西方人创造“印度支那(Indochina)”这个词的时候,也许恰好发现了这个特点,这个词由一半印度(Indo-)和一半中国(-china)组成,暗示了这个半岛是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延伸。

可是,东南亚又在继承中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品质,以至于当我这个中国人来到这里的时候,感到的不仅有熟悉,还有陌生、好奇和探究,仿佛在看一个堂兄弟,虽然是亲戚,却早已不是一家人。

Indochina,这个词除了暗示文明来源之外,还暗示了两大文明的影响次序。2000多年前,当中华文明还局限在中原,南方仍然属于未知区域的时候,从南亚次大陆来的商人们已经将印度教和印度文明介绍给了半岛的人们。于是,Indo来了,China缺席。印度人带来了印度教,更带来了贸易和文明,除了越南北部之外,大部分的中南半岛都进入了印度文化区域,占婆人、高棉人、孟族人相继建立了伟大的国家。

秦汉的统一使得中华文明终于扩张到了半岛地区,秦朝在两广、越北一带建立了三郡,汉代在靠近如今中缅边境地区设立了永昌郡。

中国对半岛的影响不是宗教式的,而是把中央帝国的模式输出到这里,从此以后,半岛的王国被纳入了中华政治圈:在中央王朝的眼中,它们如同围绕太阳旋转的星星,不仅要向中国称臣,还要纳贡。甚至有的国家开始学习中国模式建立属于自己的小星系,比如,缅人建立的三个王朝都更像是一个小型的中央帝国,统治着周围的众多部落。

转眼之间,占婆王国消失了,孟族衰亡了,就连强大的高棉人经过了极度的繁盛之后,也衰落了。在旧民族离开的同时,一批新的民族来了,越北的越族(京族)人成为主导,最终将占婆王国吞并、吸收;缅甸的骠人来了又走了,把舞台留给了最后来到的缅族人;出自于中国境内的泰人则占据了半岛中部广大的土地,从这里诞生了现代的泰国和老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