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越南的印度文明(4)

三千佛塔烟云下 作者:郭建龙


乔治·马斯培罗生于1872年,他的一生很可以代表当年居住在殖民地的法国人。马斯培罗家族盛产学者,他的父亲加斯东是一位埃及学家,曾经担任过埃及的文物局局长,他的异母弟弟亨利(Henri Maspero)则更为中国人所熟知,亨利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的著作,特别是《道教和中国宗教》一书,让他成了世界汉学界的权威。相比较而言,研究越南的乔治对于中国人而言则显得更为陌生。

乔治·马斯培罗本人同时是法国殖民地的官员,这种学者和官员的双重身份,使得天生对殖民地反感的中国人难以理解。其实,这只是当时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个出生在巴黎的人因为在学校学习了越南语,他的一生就和法属殖民地连接在了一起。

1897年,马斯培罗前往柬埔寨首都金边,在法国的殖民政府中就职,之后,他成了印度支那官僚政府中的一个零件,按照正常的流程升迁,又利用政府提供的资源进行越南历史和社会的研究。他甚至在职业生涯的后期担任过法属交趾支那的代理总督。不过,到现在,他之所以为人所知,主要是因为他的两部描写东南亚历史的著作《高棉帝国》和《占婆王国》。

《占婆王国》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占婆史研究著作,马斯培罗博采众长,几乎将一切史料都采集个遍,从中国的二十四史,到各种汉文的笔记著作,再到越南国史、私史,柬埔寨、爪哇能够找到的史料,以及发现的占婆碑铭材料,都有涉及。在马斯培罗笔下,一个消失的王国渐渐地为我们所知晓。

早期的占婆国从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的部落特征,是一个宗教神王、部落联盟的混合体。在这个国家,有两个活跃的“超级部落”,分别是北方的椰子部落和南方的槟榔部落,占婆的历任国王就出自这两个部落。

占婆的政治体制可能是联邦君主制,即两个超级部落又分成五大区,每个大区都有自己的首领(酋长),首领是世袭的,而君主则是靠武力夺取,并伴随着两大超级部落和五大区的妥协。

这样的结构更像是一种没有发育完全的国家体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罗马建城的早期以及中国的商王朝早期阶段,也注定了占婆的内斗并不亚于它的外患。

马斯培罗又把占婆分成了15个王朝,从公元192年它出现于历史记载,到公元1471年北方的后黎朝将占婆变成自己的一个藩属为止。

中国史籍对于占婆的记述,在前4个王朝时(截至公元757年)称为林邑,之后又改称环王,从第六王朝(公元860年)开始则改称占城,最后才被称为占婆。

占婆的文化经济巅峰恰好在被称为“环王”的那段时间。彼时,占婆的周边国家恰好都处于衰落时期,在柬埔寨境内,强大的扶南王国已经分崩离析,取代了扶南的真腊王国分裂成了水真腊和陆真腊,无法与正好处于统一和强盛期的占婆相抗衡。在它的北方,河内地区仍然处于唐王朝的控制之下,而唐王朝也已经接近衰落期,在歌舞升平中消磨着自己的斗志,直至出现了安史之乱,自身难保。在东南亚半岛,只有占婆还保持着锐气和活力。

然而,虽然周围的政权都处于衰弱,东南亚的贸易却正好处于一个活跃期,从印度和海岛上来的各种商船遍布南中国海,作为唯一稳定政权的占婆享受着贸易带来的繁荣。也正是在那时,占婆开始在美山的地方修建它的皇家圣地,成就了属于占人的霸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