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解析蒋中正放逐陈立夫之经纬》(以下简称《解析》)在《传记文学》月刊第五五六期刊出之后,承赵宝熙先生于《传记文学》第五五九期作了“补充说明”,赵先生根据陈立夫先生的自述,提出了与拙作两点不同的看法:
(一)陈果夫及陈立夫两位全盘否认“CC”这个名称。
(二)有关“行宪”之初,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张群受命组阁而未果一事,我根据先父晚年在台北的口述回忆,认为是陈立夫领导下的“CC”利用党籍立委举行假投票予以暗阻,是“瞒上弄权”。赵先生则引立夫先生之言,认为蒋先生事先并没有告知陈先生他的心意,因此陈先生疏于安排,才弄出了是是非非。
二陈兄弟在蒋先生于大陆主政时期,组织了一个以政大师生校友为主体的政治团体,世人称之为“CC”。在蒋先生日记中亦以此称之,可见已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最近我从先君所遗留下来的书面数据查到,在抗战前于南京洪兰友先生家中,由陈果夫先生监誓,他宣誓参加的团体,其名称叫作“青白团”。恕我寡闻,以前从没听过“青白团”这个名字。不过二陈兄弟领导的政团的正式名称是不是叫作“CC”,我们暂且不必为之争论了,我们姑且从众,在本文中以“CC”称之好了。
为了弄清楚在张群“组阁”受阻一事中,“CC”及陈立夫先生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我去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细读蒋中正先生有关此事之日记。今逐条全文抄录附记于本文之末,以供大家参考。
我的结论是“CC”及陈立夫在事先知道蒋先生要张群“组阁”的心意,而且也是利用了党籍“立法委员”假投票去阻挡此事,不过他们有他们的理由,并非无理取闹。而且在举行假投票之前的数小时,陈立夫已当面向蒋先生报告他们反对张群的理由,并预告张群将要落榜事也,此与先君所告诉我的,是在假投票后,立夫先生方向蒋公推托为不同也。
拙作另有一个错误,谢谢赵先生指正,即在一九四八年五月至十二月的翁内阁时期,陈立夫是“立法院副院长”;到了孙科接替翁文灏“组阁”,陈先生才入阁为“政务委员”,因之辞去“立法委员”。并且此举确是出于陈先生之自愿,而非受到蒋先生之命令。不过陈先生之未能继孙科出任“院长”,则是在陈作出入阁之决定以前约二十多天,已为蒋先生所劝阻,蒋先生当面告诉陈先生,他认为陈先生“不宜竞选”也。
此外在研读蒋先生日记时,我发现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蒋先生之引退下野,除了众所周知的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之逼宫外,另有一个原因,即是蒋先生所属意的新任“立法院院长”提名人李培基先生(晋阎系)之落选。此事是“CC”暗中支持“团派”的童冠贤委员将之击败,也就是陈立夫先生阳奉阴违,使得“CC”与“团派”合作,以共御外敌之“意外”事件,我将此事件顺记于本文之中。
从一九四八年五月六日国民党中常会双提名张群“组阁”,与陈立夫出任“立法院副院长”起,到同月二十四日中常会改提翁文灏“组阁”时为止,一共十八天。本文之主旨在依照这段时期内蒋先生的日记而对此政争作分析。
蒋先生及陈立夫先生是此政争的两造当事人,所言都是主观的,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两人的说法并存,以供大家自己去作评断也。
在拙作《解析》中有关此次政争的材料,是得之于先君在一九八○年代的口述回忆。一九四八年五月先君住在杭州,先母则是新科“立法委员”去南京开会,身历此事,因此先君也是二手传播,自然不如蒋先生与陈先生两位的讯息来得多了。因此在有关这十八天政争的记述与分析,我的看法当以本文为准,如前作有与本文不合之处,谨向包括赵宝熙先生在内的读者们致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