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篇絮语(2)

楼外寻梦:红楼女性赏析(初编) 作者:宋歌


曾经有人说过:善于发现黑暗的人,他就会永远被黑暗笼罩。黛玉有着一颗十分敏感的心,也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她在黑暗的社会中感受着黑暗,所以黑暗便像沉重的乌云一样压迫着她,“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这句话虽然是母亲生前对她讲的,那时她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女童,但她却牢牢地把此话记在心里,像一道烙印深深地烙在她的心上,从此她那颗稚嫩的心上便留下了第一道永不平复的伤痕。她自走进贾府大门的第一天起,便观察着,感受着,迷茫着,在如水流年中,荣国府的现实生活铸就了黛玉的性格。她想用柔弱的双肩扛住黑暗的闸门,让些许阳光透过贾府上空的浓云,来抚慰一下大观园的楼阁亭台,然而她彻底地失望了,铁屋是透不进一丝一缕阳光的。在无可奈何之际,她原本天真平和的性格,甚至也渗透了些尖刻的因子。蒋和森对于这一点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

“这样一个少女,本来是应该享受青春和生命的啊!可是,生命对于她却是一个沉重而又沉重的负担。她所具有的那种属于艺术天才型所特有的敏感和细致,主要不是用来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诗意,而是最多地用来感受那一时代的阴冷和潮湿。于是,才禀在这个少女身上,就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灾难,使她比一般人遭受到更为繁多,更为深细的社会折磨。”(《红楼梦论稿·林黛玉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这便使她和宝玉一样成为贾府的先知先觉者,在那“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时候,感觉到对心灵的压抑,有了深入骨髓的痛苦。她面对这样的现实,不能缄默无言,然而又不能直言其痛,所以便只好发于歌吟,通过诗句来表现她的痛苦,表达她的反抗,在人间无路可走的时候,让诗的精灵为她探寻一条可行之路。但大多数时间,她的痛苦都要用泪水来表达。有时欢乐至极的人要流泪,有时人痛苦至极也要流泪,泪水似乎可以暂时疗救一下心灵的疾病,把一切消解,然而却是不能。因为她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也脱离不了贾府这个她安身立命的小环境,她还要继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巴尔扎克说:“羊缚在什么地方,就得吃什么地方的草。”所以她只能在这无所爱的地方,寻找着她的所爱,用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和一双惊悚的眼睛。她终于找到了她的知己,那就是和她具有同样反叛思想的宝玉。他们由相知到结盟,在内心树起了一面反抗的旗帜。这也是他们相爱的基础,从此他们两心相结,两眼相对,两情相牵,在那生存不易的地方艰难地携手前行。尽管荆棘满途,他们那还稚嫩的心中却有一个约定:把荆棘铲除,开辟出一条新路。

“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六)》)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现实,就是他们的对手太强大了,他们的肩膀太稚嫩了,他们的呐喊的声音也太微弱了。同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想法是朦胧的、闪烁不定的,所以他们无从找到进击的突破口,即使有所动作,也只能是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鲁莽。这便是他们的悲剧所在。然而却在这没有战果的思想碰撞中,两颗备受挫折的心紧紧地结成了同心结,爱情也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了。从此,他们便在相知与猜疑的心路历程中,在躲于密室的那一双双偷窥的眼睛下,品尝着那叫做爱情的人生苦酒。从而也注定了黛玉在“风刀霜剑”中必死无疑的悲剧命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