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30)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作者:汪兆骞


章太炎和他的弟子是经历过家难国耻的,都有过“眦裂血沸、悲愤难宣”之痛,喜以淋漓痛快之骂宣泄心中不平。中国文人多有放诞传统,放诞即是真性情流露,更是对抗专制制度的一种无奈姿态。就群体而论,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文人最为放诞,最为淋漓尽致,表现了有操守文人的崇高人性,章太炎将袁世凯授的勋章做扇坠,辜鸿铭拖长辫教训毛姆,金岳霖与鸡共舞,钱玄同“人到四十就该死”……一个个鲜活的灵魂,跃然青史。另外性格与章太炎相似的弟子,不少皆英年早逝,黄侃五十岁、钱玄同五十二岁、吴承仕五十六岁、鲁迅五十九岁。劳碌忧愤使其短命。

章太炎在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语言学上都有很大贡献,其著作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等。

章太炎弟子中,在音韵学、训诂学及经学研究上,黄侃、吴承仕最为杰出,时有“南黄北吴”美誉。说起来,吴承仕本是章门弟子中的传奇人物,只因研究者太关注钱玄同、黄侃和周氏兄弟,冷落了吴承仕,殊为可惜。

据《辞海》载:

吴承仕(1881—1939),中国学者。字检斋(也作斋),安徽歙县人,清光绪举人。章太炎弟子。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教授。精研音韵训诂及古代各物制度,较有成绩。1933年以后,在北平创办进步的学术刊物,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对于抗日民主运动有一定影响。抗日以后,坚持在天津的地下活动,支持两个进步刊物,传播民主革命的吼声。著有《经籍旧音辩证》《经典释文序承疏证》《三名礼物》《礼服释例》《释东》《六书条例》《淮南旧注校理》等。

《辞海》对吴承仕的介绍,过于简约且有遗漏。清末举人又是共产党员,吴承仕在全国恐怕是唯一者。1940年,延安各界为吴承仕举行有毛泽东、周恩来参加的追悼会,是章门弟子中继鲁迅后第二人。1984年3月27日,蒋南翔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纪念吴承仕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一文,高度评价了这位章门弟子:“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由一位硕学鸿儒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吴承仕于光绪十年(1884)生于歙县一个士大夫家庭,5岁即入仓山源私塾读书。18岁与父亲吴恩绶一起参加科考,同中秀才。次年吴承仕赴南京参加乡试而中举人,年仅19岁。五年后,又以举人身份,进北京紫禁城保和殿参加“殿试”,吴承仕在朝考中,获一等第一名,即中状元。不过那时已改称“朝元”,钦点大理院主事,吴承仕仅24岁,为清王朝最年轻的状元。

大理院主事,官阶不低,但权势不大,是个清闲的差事,吴承仕淡泊名利,把精力用于研究中国历代典章制度及三礼名物上,但他并非超然物外,沉湎于学术研究,对国运民生,他也早有思考。在参加举人考试时,吴承仕在试卷上就写过“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坚冰作于覆霜,寻木起于蘖栽”。他已预感到腐朽的清王朝离倾覆已为时不远了。因此,辛亥革命终结清统治,他并不感到意外。退出政坛,吴承仕拜章太炎为师,专心研究学问。

章太炎不仅是学者,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学者金文兵《“末路”章氏王朝》甚至说:“抗战前的民国学术史基本上就是一部‘祛章门学术之魅’的历史。”当然,晚年的章太炎思想渐趋保守,“既离民众,渐入颓唐”。章门弟子们忍无可忍,连对章太炎最崇拜的钱玄同都表达了对他的不满。卢毅在他的《章太炎和他的弟子们》中,提到钱玄同曾致信胡适,公开批评章太炎:“‘敝老师’底思想,的的确确够得上称为昏乱思想了。我以为他这种思想,其荒谬之程度远过于梁任公之《欧游心影录》。吾侪为世道人心计,不可不辨而辟之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