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微博世界

上课记2 作者:王小妮


1.初衷

8月17号开新浪微博,直接原因是为秋季开学后跟学生们对话作准备,也希望能做他们的扩展阅读。整个2011年的9月到12月,每发出一条微博,总会潜在地把学生们当作预想的读者。四个月以“转同学们”的名义,发了130条和历史教育相关的微博。

被我关注的人,大约一半是我的学生,他们会介绍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给我,漫画、歌曲、视频、纪录片、书籍,张绍刚和刘俐俐的视频 就是他们告诉我的。

开微博后一个月后,发现它的体量之大,完全是一条滚滚的洪流,学生们能直接加入进来的很少。有人要外出打工,有的因校园网络实在太慢根本无心上网,有人整天忙着玩游戏,有的死磕考研,微博离他们无限遥远,也因为他们看不到微博为他们显现立竿见影的功用。曾遇到一个喜欢音乐的老师,建议她开个微博,找自己喜欢的音乐更方便。没想她变了脸色:可不玩那个!好像玩微博的必是异类。有的学生也会说微博不是人人都开的,说话间明显透出距离感和排斥。当北上广的年轻人有半数开了微博,风吹到这个海岛,就不足十分之一了。前者拿它获取信息,后者还停留在追时尚。

2.在面具下面

这条洪流足够大,足够涌流翻腾,足够吞没任何一个人。

有个学生,平时在校园里遇到他总是美滋滋的,有点小领袖的范儿。一天,他踌躇满志地告诉我开微博了。一星期过去,又碰见他,多了点愤愤不平,说微博这东西毁人,让他感觉不公平,话语权依旧在强势者手里。

我留意了学生微博,没有加V的,用真实姓名的大约五十个中有一个,他们多关注两类人:身边的同学和微博大鳄,韩寒任志强姚晨成龙之类。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一个年轻人的自我常常被缩小到似乎不存在,甚至比现实生活本身还难寻公平,一旦进入微博,一个普通人的自我感觉比真实的自己还渺小,会感觉更明显地被轻视。除了偶尔去仰视一下名人,无论做什么都是石头坠海。他这滴水,和微博世界的滚滚涌流之间的唯一共同点,顶多都叫液体而已。凡是微博上大事汹涌的时候,他们作为被喊成“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一族,经常是最慢知道,最感觉与己无关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都不得进入,都设有门槛,他们只好退避回身边的小圈子,再次自我边缘化。他们能关注的,只剩了转发励志口号,听听歌,背几句歌词,约饭,小声骂骂老师,在角落里用圈子暗语说俏皮话。社会的封闭,人和人之间的不友善,也使他们不愿被洪流裹挟,只渴求容纳自身的一个小空间,世界变得越小越好,只装下他和三五好友就成。

刚开微博不久,见一同学上微博发照片,说校园里遍地长满某野花,不知道是什么花。我随手回复说:是含羞草啊。一句含羞草带来十几条陌生人的转发。这学生后来说,老师一转,把我这儿变得这么热闹!从那以后,开始小心和留意,慎重转发评论学生的微博,尽量不扰动他们小角落的安宁。其实,本意里是更希望20岁的人挺身而出的。

有个同学直接对我说:“戴着面具和您交谈我会更自在一点。”一年来,我和她时常有对话,已经习惯了,并不想在现实中一个个兑现他们分别是谁。

另一次在微博里看到一句话,说得很机敏,发现说话人就是我们学校的,加了关注,马上收到她的私信:老师你不认识我,我不是很优秀的??从来不被老师注意到。她说是我去年的学生。有时候在微博遇见会聊几句。考英语四六级那个阴沉的下午,路过校内网球场,有人斜着正穿过练习场朝我走近,能感觉到她是加快了步子直奔我过来,手上抱着一大摞书本。

她说:老师,我就是微博上的×××啊。

她报出微博上的名字。马上,我们就像已经认识了很久很久。

微博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在面具下面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大胆和真实。选人大代表的时候,有人发微博说:“??班上某些人一人投了二十多票?别人不care这个,可是我care。我十九岁了,不知选举为何物。”

3.自由畅快地表达

有个学生,从小到大都被认为作文不行,不会堆积好词好句,从来没得到过老师的认可,灰溜溜地长大,直到有了微博,自己说话给自己听,有时候忽然觉得“我写的东西会把我自己吓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很了不起!

微博,这个没老师的世界,带给人们过去没有的自信,这地方没人纠正他的遣词造句,肆意给他打叉,任由人自由畅快地表达。我在广告的课上说,微博就是一所大学,就是广告学校,这个“学堂”好啊。

刚毕业不久的一个学生被公司无理辞退,追讨欠薪时又被老板打,实在气不过,我发了条求助微博,大约四小时里,有21个不相识的人从不同的城市回应她,愿意帮助她安排工作。最后她成功地换了新城市和新职业。

2011年12月23号中午,整个学期的课程结束,我发了一条微博:

今天结束了最后一课,一个始终依从本性的偏离者能够在这海岛上连续七年和年轻人对话,居然做成了唯一一次主动的建设性的事儿,获得远超过付出。感谢。本是为这学期和学生交流而开的微博,感谢。

教室里的课程结束,但微博还在,他们一个个的头像都还笑着画着胡须做着鬼脸,电脑右下角蹦跳着的红色长框还会出现他们的留言,虚拟世界带来的不只是信息、信任和情谊,还将有远超出我们预想的其他。试着把我关注的近百个学生的日常微博拼合起来,看到一幅有点夏加尔风格的画,跟随气流飘移着,透着半任性半纯净的一群小人儿。

洪流中的大鳄鱼们,该想办法俯身接纳这些小水滴,听他们在说什么,也多对他们说点什么,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起码说说亲历过的旧事,抵充那些自以为大的教科书,小水滴们的轻盈欢快和时不时冒出来的大超越也是会吓到大鳄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