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银屏(1)

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作者:依兰·斯塔文斯


1961年6月初,加西亚·马尔克斯、梅赛德斯和他们不满两岁的儿子罗德里格来到墨西哥城。那年他30几岁,口袋里装着100美元,这点钱还是曼多萨送与他的。为养家糊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始在几家广告公司打工,其中就有J.沃尔特·桑普逊公司。当时一位记者与他相遇,用记者的话说,加西亚·马尔克斯“身材敦实,但步履轻松,留着挺拔的小胡子,菜花鼻子,牙里塞了不少东西。他上身穿着敞怀的运动衫,下面是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肥大的夹克衫搭在肩上。”

他大大方方的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次采访中人家对他做了如下描述:“他语速极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把将想法抓过来,仿佛手里握着横幅标语,卷上再打开,从这边进去再从那边出来,还没等他把想法按在那里,又从手里丢掉了。若无其事的语调下面掩盖着深深的暗流,说明他在闪烁其词。他喜欢听自己说话,仿佛在倾听隔壁的对话。重要的话,他一句也没说。”

El De Efe(墨西哥城)是令人兴奋的文化之都(这几个字母是联邦区的缩写)。城市人口大约400万,各种生意红红火火。农村革命之后还不到20年——所谓农村革命是20世纪最早的一次,要比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还早——平民总统拉扎洛·卡德纳斯就把石油业收归国有,成立名为PEMEX的国营公司,卡德纳斯早已向墨西哥人承诺,“将属于人民的”还给人民。

那是1938年,之后发生的混乱将这个国家的市场推向死胡同。但卡德纳斯有办法,结果出现了所谓的墨西哥奇迹,这次经济繁荣持续了40年,从1940年开始到1980年为止。执政的是一个党派,名为机构革命党,也被称为P.R.I.。虽然机构革命党以铁腕治国,但民主的东西也很流行(言论自由、吸收外资、出版、广播、电视、新闻等都很繁荣,而且还实行多党制)。然而,每六年一次的总统大选,赢家总是P.R.I.挑出来的候选人。

这座城市很有世界大同主义的味道。30年代这里是难民和西班牙内战流亡者的天堂。这些人成群结队来到墨西哥。他们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教育、新闻和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身为中立国的墨西哥将一个营的部队派到欧洲战场,Escuadrón 201(第201空军中队)。这个中队隶属美国空军,1945年参与解放菲律宾的吕宋岛。俄国和其他地方的内讧与幻灭将托洛茨基、摄影师亨利·卡特尔-布莱逊和蒂纳·默多蒂送到墨西哥。一些人加入艺术家里的共产主义者圈子,其中有迪亚戈·里夫拉和他的妻子、弗里达·卡洛、何塞·科里门特·奥洛斯科及大卫·阿尔法洛·西科洛斯。他们的关系凸显出政治与文化的结合,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大特点。1945年墨西哥城又张开双臂迎接另外一些移民,从集中营劫后余生的犹太人到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活动家与知识分子,他们希望在此地寻找一个更大的环境。

加西亚·马尔克斯抵达墨西哥首都之后,他听说自己的文学偶像之一海明威在爱达荷州的凯特查姆开枪自杀。那一天是1961年的7月2日,海明威还不到62岁。

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崇拜海明威的地方是,他那简洁的、几乎是电文式的叙述风格,其实这风格来自流行的犯罪小说。加西亚·马尔克斯崇拜这位美国作家,因为海明威能够探索文学与历史的结合点,对新闻怀着热情,能把战争中的经历写进他的小说,还能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剖析人类关系中的暴力。加西亚·马尔克斯不仅模仿海明威的风格,他还密切关注他的写作。听说海明威逝世的消息之后,他撰文《一个自然死亡的男人》,文章发表在《新闻》报文学副刊《墨西哥文化》上。他在文章里指出,有人将海明威视为与二流电影一般的烂作家,时间将要证明,他们是错误的,因为海明威将要超越那些所谓的“大”作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