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银屏(2)

加西亚·马尔克斯传 作者:依兰·斯塔文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提到二流电影不是因为他心血来潮。电影是他的业余爱好之一,也是一种他施展才华的艺术形式。他之所以来墨西哥城,就是因为能有机会圆自己的梦想,为电影创作剧本。加西亚·马尔克斯不仅观看了无数墨西哥的喜剧,还接触到高格调的戏剧。墨西哥城是一流电影业的中心,这里拍出的电影在西班牙、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大受欢迎,就连美国也不例外。好莱坞明星、导演和摄影师来这里访问。这座城市对欧洲流浪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尤其是来自西班牙的流浪者。

墨西哥电影的黄金时代从1935年开始到1960年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和美国的电影业百废待兴。人们渴望娱乐,但市场对此又无法满足,所以墨西哥的电影业才变得一片繁荣。这里的电影人希望推出一流的影片,他们不仅要吸引西班牙语世界的观众,还要吸引其他地方的观众。在墨西哥拍片成本较低。这个国家有明星级的演员和导演,还有企业家制片人,他们急着把钱投入电影业,探索另一片天地。还有一点,现代性正从根本上改变墨西哥社会的走向,这一变化成就了太多的故事,人们为了适应发生的变化,自然要在社会里百般挣扎,演绎出新的故事。

1945年成立的克鲁伯斯科工作室坐落在墨西哥城里,也是最老的工作室之一。工作室以惊人的速度推出黑白片,而且不失艺术水准。电影的主题涉及牧场生活、城市生活的残酷与混乱、农村天主教的狂热(在基督徒造反之后,20年代末又打了一仗,这次事件也与农民革命有关。对一些人来说,这一次是反革命,是对1917年宪法反教会条款的回答),墨西哥革命期间军事题材的影片和描写移民美国的影片也在其中。菲尔南多·德·富恩特斯导演了《大庄园那边》和《让我们加入潘丘·维拉的队伍》。佩德罗·因方特、豪尔赫·尼格里特、多利斯·德尔·里约及玛丽娅·菲利克斯等演员被电影公司追着不停地拍片。

黄金时代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墨西哥被描写成对比鲜明的地方,在这个国度里,现代性与贫穷、哥伦布之前的传统和粗放的情感并存。演员们以并不感到愧疚的、甚至是传奇式的方式扮演贫苦大众,希望借此走出民族集体身份的迷宫。英俊的混血面孔和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被搬上银屏之后,观众无不为之倾倒。在很大的程度上这种美学是加夫列尔·菲格洛亚等电影艺术家一手创造的,他们借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描绘墨西哥。丑角和其他街头喜剧演员的出现也令观众耳目一新,如为人所熟知的马里奥·默里诺和格尔曼·瓦尔蒂斯,还有pachuco(墨西哥混混)小丑廷坦,他饰演的喜剧大片借用幽默来探索政治的、社会的、种族的、宗教的紧张关系。(pachuco这个字用来指称从30年代到50年代的墨西哥裔美国青年,奇装异服,满嘴粗话——后来一些粗话演变成西班牙式英语——反抗美国白人压迫的造反精神,墨西哥混混以此著称。)这些演员嘲笑城里人,那些很有魅力的混混,他们用自己的俏皮话来款待大家,但却找不到一份固定的工作;还捉弄那些城里的居民,他们希望越过边界生活在洛杉矶,因为那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墨西哥人。

电影业成长之后,墨西哥城和其他重要省城的中上层社区里开始出现艺术水平较高的剧院。还好,社会下层的观众也能买得起门票,这还要感谢墨西哥奇迹。墨西哥有一大批观众关注电影业,每周都要购买门票。

电影热并未仅仅限在当地。墨西哥电影在西班牙语世界各地发行——从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到哥斯达黎加的圣何塞——观众对墨西哥影片喜欢的程度已经超过了好莱坞。但好莱坞并不遥远。两地总有合作:《玛丽娅·坎德拉利亚》的演员多洛利斯·德尔·里约就赶到洛杉矶拍片,艾米利奥·菲尔南德斯还导演了《珍珠》,此片根据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改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